由“康美案”引发的对独立董事行为的热议,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木木
康美药业判罚引致“独董辞职潮”的说法虽然略显夸张(历年独董辞职人数的数据并不明显支持这种说法),但由此反映出的舆论情绪需要格外注意,公众对独董未来应该走什么路、应该向何处去的期望,已经表达得清清楚楚。这也是“康美案”的一个价值点。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康美案”后独董责任的深入落实,强力刺激之下,“董责险”的投保率和费率或将明显走高。从媒体统计数据看,去年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新增加了170家,相较于2002年―2019年总共不到400家公司投保的数字,跃升幅度非常明显;今年(截至11月17日)新增投保公司216家,增长势头继续加快。这种明显加快的势头,或许也是“康美案”作用之下的结果。
虽然投保“董责险”是转嫁责任风险的惯常做法,世界通行,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减灾”作用,为“董监高”安心执业保驾护航,但是,“董责险”显然不是央行金库,一旦躲进去,天塌下来也不用怕,一方面,“董责险”对责任风险的覆盖有边界,赔付并非无条件,另一方面,“董责险”对责任风险的保障力度也有边界,边界之外的责任风险,对许多人而言,无异于压住孙猴子的五行山,只要被压住了,要挣脱恐怕不容易。
独立董事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为上市公司的安全、健康保驾护航。面对市场风险,“逃跑”是一种本能选择,无可厚非;找个“保险靠山”,转嫁责任,也是理性选择,亦无可厚非;两种选择之外,独董当然还有别的选择,即切实肩负起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上市公司、为市场保驾护航。对这条路径选择,前几天刘姝威的相关表态,无疑是极为恰当的标注。
独立董事亟需“补钙”,只有自己先强大起来,才能肩负起职责,不负保驾护航者的使命。“补钙”也分内外。就“内补”而言,独立董事恐怕首先需要强化责任心,强化职业精神,要时刻不忘公众、市场的期望,这属于个人修养层面的完善,需要自觉地不断追求;其次,恐怕还要不断强化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不强,当然就辨不清真假,这一方面需要不断学习,要不断把握新情况,才能发现新问题,另一方面,执业要专注,要根据自身情况承人之托,只有一份力,就不要接两家活儿,否则,对人对己都是不尊重。
就“外补”而言,独立董事要担当起责任、发挥出作用,也需要外力的支持,需要法律法规在强化外力方面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就目前情况看,独董亟需的外部支持,一方面,独董对上市公司经营的知情权,必须得到切实保证,上市公司的经营信息,不能对独董半遮半掩,这也是落实独董责任的基础,这需要制度性的保障;另一方面,当独立董事根据职责对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发出警示信号的时候――比如拒签报表、用脚投票等,监管机构对此要有所呼应,对独董发现的问题,要予以落实,对问题认真调查分析,就是对独董最有力的支持,是夯实市场制度基础的必要态度和措施。
由“康美案”引发的对独立董事行为的热议,无疑是一件大好事,用不着多年后的“历史评判”,现在就能断定,此案将在诸多方面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进步,将推动制度框架的进一步完善,独董制度进一步完善、独董职责和作用更好地发挥,就是最重要的一个表现。经过“康美案”的推动,我们应该可以比较乐观地预期,中国独立董事的筋骨会更强一些;而筋骨更强一些的独立董事,也将在更大程度上助力中国资本市场继续向前发展。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