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外资密集持有的中国白酒巨头近期遭MSCI ESG评级降级至最低级C,股价曾一度大跌7%,并引发国内投资者关注。这似乎从侧面说明,ESG(环境、社会、治理)早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概念,而是投资者考量的关键因素。
日前,润灵环球和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1润灵环球(RKS)ESG评级报告》(下称《报告》),样本选择为2021年3月29日中证指数公司公布的CSI800更新的名单。总体来看,2021年的ESG评级结果相比过去两年,评分呈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越来越重视把ESG治理理念应用于实践当中。
其中,获得A级的企业共13家,分别为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兴业银行、中国广核、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三七互娱、复星医药、中信证券、兴业证券、华泰证券;获得BB级的企业58家,其余则为B级、CCC级。
不难发现,获得A级的企业中不少是金融机构且为国有控股企业。《报告》显示,不同行业企业的ESG评级有较大差异。在此次评级中,金融企业在较高评级(BBB以上级)的企业数量和占比上都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但对于全行业来说,单一行业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未必是健康的业态,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部企业的共同关注,特别是对于公众型的上市公司而言。
图1 按行业分布的ESG评级BBB以上企业数量与占比
总体来看,企业对ESG的重视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相关性。具体而言,东部与沿海省份ESG评级上榜企业数领先,特别是评级较高的BBB以上级(A级、BBB级)企业,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与内陆省份相比,这些省份经济相对发达,企业也更加关注ESG等可持续发展议题;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份,企业ESG评级鲜有BB以上级别。
图2 企业ESG评级按省份分布
来源:润灵环球、第一财经研究院
图3 ESG评级A级企业地域分布
来源:润灵环球、第一财经研究院
图4 ESG评级BBB级企业地域分布
从企业的规模来看(根据Wind分类),尽管全部A级评级企业均为大型企业,但BBB以上级企业中大型企业占比却小于中小型企业,而在CCC级(评级最低)占比中,大型企业又比中小型企业高出近10个百分点。大型企业ESG评级呈现出标准的金字塔型结构,可以说,大型企业对ESG相关主题的重视分化程度比中小型企业更高。
图5 按企业规模的ESG评级的占比分布
从ESG评分均值来看,中小型企业整体对ESG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大型企业。但在800家上榜企业中,大型企业占比已接近90%,是上市公司的主流。未来强化大型上市公司ESG实践将成为推动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
在ESG评估的细分指标上,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分布存在差异。根据《报告》评估,中小型企业在公司治理、社会评估方面明显优于大型企业,但在环境评估方面却落后于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而言,环境友好型发展需要更多资金支持,这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压力可能更大,导致相关评分落后于大企业,未来对中小企业绿色发展可能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图6 按企业规模的ESG分项、主要议题得分均值
此外,按企业权属来看,国有企业在ESG发展上领先于外资企业、民营与其他类型企业。根据此次ESG评级,13家A级企业中有10家属于国有企业,58家BBB级企业中有33家国有企业,二者分别占上榜国有企业的2.6%、8.6%,高于其他企业权属下A级、BBB级企业占比。
在ESG评级分项与主要议题得分上,国有企业也全面领先。值得注意的是,从样本企业整体来看,国有企业(共计384家)占比尚不足50%,可以说上市公司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探索仍然有很大空间,特别是对于外资、民营等其他类型的企业来说。
图7 按企业权属的ESG评级的占比分布
注:民营与其他类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集体企业、公众企业以及大学、工会控股的其他企业。
来源:润灵环球、第一财经研究院
图8 按企业权属的ESG分项、主要议题得分均值
2020年,中国已经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从此次ESG评估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评分来看,行业层面的差距显著。对于材料、房地产等碳密集型行业,在温室气体排放分项的得分甚至不及全行业平均水平。《报告》认为,未来上述行业企业在温室气体排放的信息披露方面可能需要投入更多力量。
图9 按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议题得分均值
事实上,各界近两年来对ESG越来越关注。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境外投资机构不断进入中国市场。2018年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当时MSCI对多数A股进行了ESG评级。鉴于国际投资者不断增持A股,且国际机构对ESG评级的关注度较高,这一切对中国本地上市公司提高ESG意识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过去几年,整个市场发生了积极的变化——A股上市公司对ESG的认识不断提高,ESG信息披露水平也不断提升。从2007年9 月至2021年9月,无论是MSCI新兴市场ESG领先指数还是MSCI中国ESG领先指数,相对其母指数均有超额收益。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对ESG理念的认可和接受,吸引了更多资金配置ESG,推动了ESG水平提升。
MSCI亚太区ESG研究部负责人王晓书此前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针对其ESG评级的反馈率不足14%,2020年则是30%,基本上翻倍了,目前中国公司的反馈率几乎与新兴市场平均水平持平。
ESG评级究竟对海外基金的持仓有多重要?ESG评级较差但业绩表现相对较好的公司,外资基金会否限制持仓比例?对此,第一财经记者此前也采访了多家中外资基金人士,他们普遍表示,对于ESG评级差但盈利指标等符合要求的公司,一般外资基金仍会留出20%~30%的持仓比例,要求基金经理或研究员与公司进行ESG沟通(ESG engagement),旨在改善相关公司的ESG披露和ESG状况。但对于有严格标准的被动ESG基金,这类公司很可能会被剔除。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基金对ESG的关注度仍非常有限。中证指数研究部副总监赵永刚此前对记者表示,现在ESG评价机构较繁杂,很多机构对同一家公司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大多数国际机构对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考虑不足,对中国公司的ESG评分系统性偏低,而国内尚未形成具有共识的ESG标准。因此,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ESG评价方法和标准非常重要。
(撰稿人:周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