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量化私募规模急速扩张,量化产品遭遇大幅回撤,有声音猜测,市场波动较大与量化交易占比过高有关。对此,锐联景淳创始人许仲翔在对话中表示,目前国内的量化策略主要是高频交易,交易量的变化不会让市场涨或是跌。
至于规模激增,是否会导致量化策略失灵?许仲翔认为,这些量化策略,都有所谓的容量,一旦资金量到达这个策略承受的极限,策略可能会失效。
量化交易占比过高加剧市场波动?
近几年,国内量化市场发展迅猛。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2021年7月底,存续私募基金规模为18.99万亿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5.5万亿元。
2020年底量化基金占比18.9%,如果按此计算,当前量化基金的规模已超过万亿元,在这中间,涌现了一些百亿级甚至千亿级的量化私募机构。
由于量化私募的高频交易策略,换手率较高、规模扩容快,有声音猜测,量化交易占比增高会加剧市场震荡。近期行情巨幅波动,沪深两市成交额频频破万亿,再加上“鸣石内斗门”的发酵,一则关于量化监管将措施将出台的传闻,在投资圈散播开来。
“目前没有接到这样的通知,我们在观望。”上海一家量化机构的负责人回应,在成熟市场,量化交易比较普遍,一方面,这可以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另一方面,这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波动加剧。
那么量化交易占比是否过高?金纳科技副总经理杨进预期,今年全年或许将达到240万亿元的成交额,而乐观估计,整个市场由各种程序化和算法等量化工具完成的交易量估计占20%~30%。
根据天风证券在报告中的估算,量化交易整体占比只略高于北向资金和融资融券。“考虑到目前多数中高频策略的年化换手率在50倍以上,简单假设量化私募策略的平均换手率为日均20%,忽略少数CTA产品,量化投资策略对A股的日成交额贡献应该在2000亿元,周成交额1万亿元以上。”天风证券这样测算。
许仲翔表示,量化有分成两大类:一是低频的基本面量化;二是高频的交易性量化。国内的量化交易量从以前的5000亿,大涨到10000亿,这种暴增是因为高频量化短期优秀的业绩,吸引了大量的募集资金。但他认为,高频交易量的变化不会让市场涨或是跌;而个股涨停或杀跌,的确存在与高频交易量高有关的可能性。
“高频交易主要投向小盘股,小盘股本身波动率比较大,如果年化波动为50%-60%,那么每周有5%到10%的回撤很正常。”许仲翔这样说道。
量化投资策略随着规模扩张而失效?
量化私募规模急剧扩张,而交易策略却也面临考验。“这些策略,都有所谓的容量,一旦资金量到达这个策略承受的极限,策略可能会失效。”许仲翔提到。
据他介绍,跟量化策略容量相关的重点要素就是换手率,换手率越高,容量就越低。“大体量资金交易,会让市场价格偏移,那么策略就会失效。”
他列举了一组数据:如果是传统的主观选股,或者是基本面量化选股,换手率大概是一年单边4倍;如果是高频量化交易,换手率能高到一年单边200多倍。后者的容量可能只有前者的1/10,甚至1%。另外,通过基本面选股,是把资金导流到优秀公司,那么只要持续有好公司能够交易,问题就不大;但高频量化交易是跟散户做对手盘,如果散户交易量下降,只剩高频交易玩家,可能就赚不到钱。
因此,他表示,高频量化交易在成熟市场是非常小众的,为了扩容和发展,A股量化市场未来也将逐渐向低频的基本面量化策略转型。
此外,他表示,目前A股的震荡幅度有变小,一方面,散户交易量从以前的95%降到现在80%,我们正处于逐渐理性化、机构化的过程中,而机构化之后,市场波动幅度都会减小。(许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