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大盘走势&资金动向&盘面分析

 
沪深个股板块DDE历史数据查询:    
 

海富通周雪军:辩证看待茅指数和宁指数机会 “电池茅”须关注竞争对手颠覆风险

http://chaguwang.cn  08-12 18:07  查股网新闻中心

  未来的三五年,新能源车的总蛋糕会以30%到50%的速度扩张,在扩张过程当中的每个环节,新进入者都在抢蛋糕。谁的盈利涨的比总蛋糕快,谁就更有优势。

  当下半导体没有便宜标的了,只是有些没有贵的那么离谱,现在也不宜太过看好和进一步加仓。

  近期披露结束的公募二季报显示,以科技成长为代表的宁组合成分股开始逐渐走红,渐渐有和茅指数分庭抗礼之势;茅指数中,新能源和半导体还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所在。本周,海富通基金公募权益投资部总监周雪军接受《红周刊》专访时指出:“茅指数和宁指数的机会需要辩证看到,重要的是成份股背后的驱动力。科技成长股的基本面变化更快,比如电池中游环节投资,一定要考虑到供需格局、竞争关系在明年会不会发生恶化。”

  两类指数交相辉映

  科技成长和泛消费今年表现更好

  《红周刊》:您怎么看近期市场中茅指数与宁指数的“翘翘板效应”?目前科技成长股占比多的宁指数整体相对强势。

  周雪军:从历史来看,科技和消费确实有跷跷板效应,市场朝哪个方向演绎也是群体博弈的结果。

  2016年以来,以白酒为代表的泛消费均表现得不错,除了白酒还包括医药龙头等,强势状态维持了4-5年。所以有一批泛消费龙头的估值水平比较高,且泛消费有一个特点,很难出现基本面、业绩上的爆发式增长。但作为一类长久期资产,业绩表现持续稳健。过去五年,此类股票股价涨幅数倍于业绩增长,本质上是估值抬升,市场需要一些反向修复。

  对比看科技成长方面,上一轮科技成长牛市是2013年-2015年,本质上是产业的变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有了智能手机才有手游,此后才开始有“互联网改造一切”。而这一轮成长牛市起源于2019年二季度,主要沿三条主线——一是5G、电子、半导体,有了5G网络、5G手机到5G云端应用;二是新能源,包括光伏、新能源汽车,这也是有产业支撑逻辑的,所以持续时间会比较长,不会在一年、两年就完成;三是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自主可控,很多“卡脖子”领域必须要培养自己的国产供应链。

  从2019年到现在,这三条主线是交织在一起的,此消彼长。而科技成长股短期业绩增长更快,硬科技又是政策鼓励的方向,所以和泛消费相比,科技今年表现更好。

  《红周刊》:当下科技成长股中最火的赛道就是新能源和半导体了,抛开情绪因素,从基本面的角度,您是如何看两条赛道的投资价值呢?

  周雪军:新能源赛道的核心要看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去年全球销量300万辆,今年预期全球500万辆,明年预期700万辆。这些数字相对全球一年8000多万辆汽车的销量来说,渗透率还不到10%,这意味着行业在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还能维持高速增长。而新能源车的增长直接带动电池的需求量增长,也带动了所有相关上游产业链,这块“蛋糕”每年会以比较快的速度增加。新能源车产业所孕育的机会远超手机产业链,预计会持续有所表现。

  再看半导体赛道,实质是“缺芯”的问题。缺芯也是由供需所决定的,现在我们缺的是汽车的功率半导体,而应用在手机上数字芯片并不缺,因为下游手机需求增长不快;此外,偏低端、电流比较大的像功率器件、LED驱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也是需要的,它们是小家电、电动工具、汽车里需要的。

  这样的需求代表了两个趋势:一是电动化的趋势,功率器件需求的增加;二是各种小家电层出不穷,直接带动了物联网小的智能终端,带动了中低端半导体需求增加,比如我们用的电源管理芯片、射频器件,包括新能源车里面各种供应系统也用到,所以中低端芯片供不应求。

  而同时,我们过去这种偏低端的芯片是用在八寸晶圆上的,相关晶圆厂投资又是不足的,导致出现缺货,且疫情还加剧了这种状态。

  从相关标的股来看,传统的板块龙头股今年表现不好,但是有一批半导体股票表现不错,正是因为相关晶圆厂产能不够所导致的缺货逻辑让这些股票走红。而这里面又叠加了另一条逻辑——自主可控。这属于政策鼓励的方向,疫情又加速了国产产业链的导入。半导体的设计、材料、设备都在拼命地导入,这属于长期逻辑。虽然半导体板块有外部扰动,但是国内对晶圆厂、封测厂扩产投产特别鼓励,出现了包括长江存储等新的晶圆厂投产,从一季报和二季报来看,半导体板块的业绩都很好,这也是行业走红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红周刊》:最近关于半导体存在一个争论,就是半导体的主要矛盾从缺少工艺调教转移到缺少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对此您如何看?这一逻辑多大程度会影响投资呢?

  周雪军:首先供需失衡这一逻辑要关注,因为供需失衡包括疫情冲击,这是一个中短期的逻辑,但这个中短期也是以年为周期。而进口替代是5年、10年的逻辑,它会不断向前推进。还有第三条逻辑就是扩产逻辑,国内会不遗余力的推进晶圆厂的建设,三者可能会有点交织。由于被“卡脖子”的原因,大家这段时间都会关注到扩产逻辑,甚至连华为也都要建自己的晶圆厂,扩产的同时可能更多会用国产的设备和国产的材料。

  当下自下而上看,半导体没有便宜标的了,只是说它分为贵和更贵,或者说有些没有贵的那么离谱。细分来看,设备和材料其实挺贵的,或许投资者还可以找到一些贵的不离谱的标的,但有些设备材料确实特别贵,这个位置关注但不宜追高。而供需失衡这一逻辑现在可以看看,像上文提到的电池龙头,它虽然涨了这么多,但是业绩是释放出来了,我们对它实际担心的是未来周期景气开始逆转。因此,我们是怕供需失衡发生变化,只能筛选一些个股。在当下看半导体,也不宜太过看好和进一步加仓。

  虽然三条投资主线逻辑都在延续没有变化,但我可能只在进口替代上做一些新的挖掘,重点注意就是要看估值反应的预期是不是还有空间。比如我还是能找到个别设备股,材料上有点难找,设计类供需错配的标的还能做些挖掘,但是总的投资仍然保持稳定,调整个股而已。

  把握指数分化后的机会

  核心看股票背后的驱动力

  《红周刊》:如您所言,在以科技成长为代表的宁指数中,分化其实也很明显,分化后的投资机会怎样呢?

  周雪军:如果简单的将宁指数等同于科技成长指数,那么整体科技成长的主线、边际变化,包括政策鼓励都是很强的。关于科技成长不同行业之间的分化,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身的景气度分化所造成的。其中新能源、电子半导体、军工等赛道表现比较好,但整体来看诸如计算机、通讯、传媒等赛道相对表现平淡。把握分化要从产业的景气度来看,具体从包括需求端、竞争格局端、政策的指向等多重角度去把握细分行业。

  仍以半导体为例,某过去长期被追捧的龙头对应的是下游的手机,手机销量偏弱导致该股表现较为一般;但是比如今年二季度公募大幅加仓首位的标的,其对应的下游是LED驱动芯片,近期供需失衡价格暴涨,景气度确实发生了很明显变化,股价自然应该呈现出相应可观的涨幅。而机构投资者在深入研究后,能够得知个股的情况,无非去把握这样的机会而已。

  《红周刊》:茅指数和宁指数经过一段时间的较量,目前这两类指数的投资性价比如何呢?

  周雪军:以高端白酒为例,驱动力无非是价量。对比来看,科技股也要看驱动力是什么,虽然电子半导体是成长领域,但是其中又分为消费电子、半导体等不同的细分板块,比如消费电子里典型的如苹果产业链标的,相对走势是比较弱的,所以审视具体个股股价背后的驱动力是重点。

  从茅指数个股来说,经历过前一段情绪杀估值的调整后,基本面强势依旧。如白酒龙头股在中秋节前其散瓶价格接近3000元一瓶,虽然刚刚公布的中报略微一般,但这主要是发货量比较少。而作为最高端的奢侈品,该股的问题不大。

  至于茅指数里面其他的个股,比如医药细分赛道的龙头,之前跌了比较多但估值依然比较贵,虽然产业趋势没有太大变化,当前的位置可能先稳一稳,可能有些慢慢能起来;但如果动能比较弱还是起不来,整体可能是企稳,后续还会分化。

  成长股方面,有个别股票可能涨的太多了,逻辑有要修正的地方:通常可以选择行业中三到五家代表性的公司,具体审视他们的当下估值,看看估值已经反映了怎样的预期,如果发现这一预期太遥远了或者是在苛刻的前提假设下才能达到,说明短期阶段性过猛的涨幅可能需要修正了。

  比如北京的某半导体龙头,当前2000亿出头的市值,今年不到10个亿的利润,2025年的利润可能是在30亿到40亿的区间内,大概可以推算2025年是50倍朝上的估值。当然我无法预测短期该股的涨跌,但这样的股价和估值,是难以把握的,毕竟现在后面几年估值已经对应了超高的一个利润预测。

  因此,我个人会更倾向于再找一些能把握住的机会。总体来说,这些成长股估值确实有点高,但行业景气还很好,这个位置从操作层面,短期内我可能不会调整持仓比例,但可能会优化个股配置。从投资来看,对于把握机会比较大的判断,往往可以仓位重一些、偏离大一些。

  “电池茅”需要警惕竞争对手

  中游扩产或改变竞争格局

  《红周刊》:从基金二季报来看,宁德时代成为公募基金的标配,包括璞泰来天赐材料恩捷股份等诸多新能源细分领域股票也成为当季度50强,经历过一轮暴涨后,目前的估值中有多少泡沫成分呢?

  周雪军:刚才谈了,新能源车最大逻辑就是下游终端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预期,从去年的300万辆到明年的700万辆,渗透率还在不断提升增加。因为从现在大的车厂对外披露的信息来判断,可能在15年之后,他们就不卖燃油车了。从测算来看,未来的三五年,新能源车的总蛋糕会以30%到50%的速度扩张,在扩张过程当中的每个环节,上中下包括龙头,龙2、龙3、龙4,新进入者都在抢蛋糕。谁的盈利涨的比总蛋糕快,即份额是提升的,谁就更有优势。而决定公司这一点的就是竞争格局分析,可以采用波特五力模型来具体分析。

  那么,为什么“电池茅”能够成为标配呢?是因为它在产业链中的行业地位、竞争力都颇具优势。它的份额增长比行业增长得还快,它对上游能不停的压款,竞争对手是LG、三星等全球龙头,各下游的车厂都在想试图培育它的替代供应商,但培育没有这么容易。

  对于这类公司,最大的风险就是有竞争对手起来,包括大的合资车厂下一步可能自己出来做电池降低成本。但“电池茅”最近公开发布要做钠离子电池,公司也在引领技术变革,目前它有可能是颠覆者,所以受到了机构青睐。虽然目前100倍出头的PE确实有点贵,但它的会计准则也是很谨慎的,我们行业中做分析都是把它的保证金、折旧往回加一些,因为产业趋势很清楚,大家愿意给一个稍微有些高的估值,所以还不算很离谱。至于跟它神仙打架的那家公司,大家主要看的是它的混动平台的车卖的特别好,不光是看电池,还要看其自主品牌的崛起。整体来看,之前新能源车领域外资品牌比较多,现在汽车自主品牌的崛起,国货国潮的崛起,消费者越来越接受中国品牌。

  《红周刊》:那么就上中下游领域来说,您更看好新能源车的哪一环节,具体理由何在?

  周雪军:从电池中游来看,需求端问题不大,投资人需要考虑供需格局、竞争关系在明年会不会发生恶化。因为所有电池中游企业都在拼命扩产,包括负极、正极、隔膜、电解液、六氟磷酸锂、铜箔、结构件等无一例外均在扩产,行业内玩家扩产,行业外化工企业的玩家也在进入,因为电池材料很多都是偏化工的一些种类。所以要关注哪些公司明年竞争格局要恶化,哪些不会恶化,龙头是不是能够维持地位。

  其中,扩产的时间周期又不一样,比如做磷酸铁锂上游需要的材料叫做磷酸铁,扩产可能就只是需要1年。如果做隔膜,在其扩产所需要的设备中,最好的设备是来自德国和日本两家所提供的,现在去买设备可能还要排队,而且这类设备好像被隔膜的龙头公司在未来几年已经垄断了,所以这一细分领域能否扩产存在变数,外部的玩家能不能进入就不一定。因为细分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机会和风险也不一样。

  例如电解液的龙头股,上游是六氟磷酸锂,扩产情况更为严重,相对的壁垒没那么高;但隔膜进入壁垒就比较高。因此,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新能源中游其实是有点分化的,中游表现没有上游好。

  中游是先扩产,今年一二季度各个企业都在拼命地扩,但上游的扩产是来自于有色板块,其扩产要勘探、挖矿,上游的资本开支没有两三年搞不出来,上游扩产比中游周期时间更长。从通常的意义上看上游扩产的前两三年,上游产能的扩产产能往往低于预期,需求端往往超预期,这也导致了最近上游比中游好。

  但当下,上游的估值是比中游显著要贵,所以无论上游还是中游,还是要区分细分行业,比如上游要区分是锂、钴还是稀土,再具体锂还要细分是矿石锂还是盐湖提锂。目前上游和中游的估值拉开了,细分后去判断有些中游是不是担忧过度了,有些上游是不是预期太高了。比如现在市场上碳酸锂都涨到12万了,接下来会不会涨到15万甚至18万,这样的预期会不会太高了呢?

  再回到挑选标的来说,就科技成长行业而言,其在三个月、六个月内的波动是很大的,基本面变化比较快。变化还隐含了竞争格局预期变化,行业可能会有潜在进入者。比如某家企业今年的扩产、价格、订单都没有变,但是突然有进入者宣布要扩产,因此市场评估该企业的时候预期就可能改变,所以产业链竞争格局的变化相对是比较快的。在不同的月份,因为股价估值的变化,竞争格局变化,所以一段时间里心仪的标的,可以适度的做一些调整,当然正确的调整能够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

有问题请联系 767871486@qq.com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
查股网以"免费 简单 客观 实用"为原则,致力于为广大股民提供最有价值和实用的股票数据作参考!
Copyright 2007-2021
www.chaguwang.cn 查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