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创板开市两周年回眸:中信证券再捍王者之尊 海通证券破局“三中一华” 重庆意外抱憾仍待零突破!
来源: 叩叩财讯
导读:如今届满两岁的科创板,虽尚不完美,但在市场的选择与历练之下,无论是政策还是生态环境正日趋成熟。站在今日今时的时间节点,当年的期许与展望的阶段性答案渐现。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news)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何卓蔚@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两年前的2019年7月22日上午9点30分许,伴随一声响亮的开市锣声,首批25只科创板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酝酿了259天的科创板由此正式开市。
经过两年的运行以来,科创板快速扩容,大量科技型企业纷纷借助其登陆资本市场,彻底改变了A股过去以金融等周期行业为主的行业结构,凸显了新经济和硬科技的属性,支持科技创新的示范效应初步显现。以此同时,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作为增量改革的重大探索,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A股资本市场改革也提供了重要借鉴。
据叩叩财讯统计,截至2021年7月22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家数已达313家,总市值约为4.78万亿元,流通市值为1.73万亿元,平均市盈率为72.96倍,这31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通过公开方式的方式共募集资金3783.13亿元,超过A股同期融资总额的4成有余。
两年时间的筚路蓝缕、乘风破浪,作为资本市场一个新增板块,科创板从无到有、羽翼渐丰,书写独立曲线,在勾画出资本市场改革的新蓝图的同时,中国资本市场新生态亦在被重塑。
回首两年之前,在科创板呼之欲出之际,业界期望,作为金融与实体的有机结合,科创板被视为是资本与科创的完美联姻——是一个新事物,一种新机制,一股新动能,在为诸多科技创新行业与企业带来重大发展之机的同时,也将倒逼券商行业改革突破——在注册制开启的新时代下,投行业务迎来高阶转型战略机遇,投行业务在券商业务体系中扮演龙头牵引角色,是券商业态全面升级的关键突破口,有望成为驱动新时代下证券新龙头崛起的核心竞争力。
诚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每次重大变革都将为券商行业带来洗牌之机,在格局稳固的固有券商江湖市场中,头部券商要继续捍卫王者之尊甩开对手,二、三线券商要实现跨梯队跃升,都必须依靠抓住变革之机的助力。
十余年前创业板的开板助推了包括国信证券、平安证券、华泰证券等一大批原本徘徊在二、三线投行之列的券商的爆发。科创板的开启,谁又会成为“红利”的最大受益者?新时代下,谁将稳坐券商新龙头?
除了带来投行行业的变革之机外,科创板的推出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振兴效应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北上广深等经济、科技发展的重镇的集群效应自不必言,除此之外,哪些省市又能抓住科创之机以新兴区域之姿突围实现弯道超车?
如今届满两岁的科创板,虽尚不完美,但在市场的选择与历练之下,无论是政策还是生态环境正日趋成熟。
站在今日今时的时间节点,当年的期许与展望的阶段性答案渐现。
1) 中信证券一骑绝尘,海通破局“三中一华”
在科创板开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三中一华”的“势力”几乎占据了整个科创板的半壁江山,形成了科创板投行业务的绝对优势。
所谓“三中一华”,是市场对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和华泰证券的统称,这四家券商长期牢牢占据着科创板保荐机构前四名之位。
“‘三中一华’在科创板推出之前便是投行圈的一线券商,虽然中金公司在近几年发展的速度明显不如其他三家,但胜在根基仍存,而中信建投与中信证券两家颇有关联的券商,在投行市场上曾一度厮杀得分外眼红,皆想拿下A股第一投行之位。”北京一位从业近20年的资深投行人士告诉叩叩财讯。
科创板开板以来,在斯时“得科创板者得投行天下”的呐喊声中,我们看到了诸多实力雄厚的大投行依靠自身过硬的保荐实力和强大的资源,依旧强者俞强——曾在创业板时因“轻视”而吃过大亏并曾一度消沉的中金公司首先发力,在科创板成立一周年时,中金公司曾以14家保荐上市企业的成绩成为科创板投行王者,中信建投与中信证券之间长期焦灼的投行之争,也同样凸显在科创板中,在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之际,中信建投以微弱的优势赢得间断性胜利而排名与中信证券之前,而相对“三中”华泰联合则始终紧咬第一梯队,继续成就着“一华”的市场地位。
格局,都是用来打破的!
在科创板两周年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三中一华”格局不仅内部重新洗牌排序,而破局者也已经乍现。
据叩叩财讯统计,截至2021年7月22日,共有47家券商投行担任保荐机构的313家公司成功挂牌科创板上市,“三中一华”依然占据了承销保荐机构榜单前五名中的四席。其中,中信证券终于以成功保荐36家企业挂牌上市科创板的成绩让“科创板投行王者”的桂冠牢牢戴在自己头上,而在科创板开市一周年之时,中信证券仅以9单的成绩,落后于中金公司与中信建投,屈居第三。
虽然华泰联合也以保荐27单的成绩赶超了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从一年前的第四名上升至如今的第二名之位,但与中信证券相比则足足相差了9单之多。
在科创板开市之初表现差强人意的海通证券,突然在最近一年的时间内发力,短短时间内,将20家科创板企业护送上市,从而使得其在科创板开市两年内拥有了成功保荐24家企业上市的成绩,并因此成为了在科创板两周年投行成绩榜上仅次于华泰联合的存在,成为了“三中一华”格局名副其实的破局者。
中信建投与中信证券的投行“PK”,也终于在最近一年中暂时分出了胜负,在科创板两周年开始投行保荐成绩单中,中信建投最终也仅以24家保荐上市的成立与海通证券并列第三。
曾经在科创板开始之初一骑绝尘的中金公司似乎又陷入了“投行业务”的怪圈,近一年来,不仅在主板和创业板业务上肉眼可见地出现颓势,在科创板投行业务上也下滑明显,最终也仅以22家的保荐成为落后于海通证券与中信建投之后。
除了上述五家科创板头部券商之外,民生证券、国泰君安、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等几家券商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两年时间内,其护送上市的科创板公司皆超过了十家。
不过遗憾的是,也有多家曾被市场报以重大期望的券商铩羽科创板。
如曾一度在投行业务上可与一线券商媲美的广发证券,因期间遭遇康美药业造假事件的牵连而使得其在投行业务上遭遇大挫,最终,两年时间中,仅仅斩获6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早前曾与招商证券、海通证券等投行业务在同一梯队之上的申万宏源,最终也仅仅以5家保荐成行的科创板公司数量,而落入了三线券商之列。最令人遗憾的则是银河证券,这家有昔日券商“三驾马车”之一之称的国内大型投行,科创板开板两年时间,其仅有两家企业成功挂牌。
科创板两周年投行保荐成绩前十名:
2) 江苏省拔头筹 重庆尴尬待“零”突破
尤记得科创板两年前开市之初,作为资本市场的“一号工程”,全国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也都纷纷行动起来了,为鼓励本地企业赴科创板上市,出台多项鼓励扶持补贴。
科创板企业挂牌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反映了所在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也反映了所在地方的营商环境的优劣与资本发展和经济运行活跃度的内在动能。
据叩叩财讯不完全统计,至少有近20个省市曾公开发布过相关信息,表示将积极进行科创板企业的摸排工作,建立科创企业上市储备池。
科创板开市两周年之际,科创板区域成绩单又如何呢?
一直以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的科创板储备企业较多,四地毫无意外地成为了科创板上市企业分布最多的省市。
截至2021年7月22日,据叩叩财讯统计,除了润微、九号公司、中芯国际这3家公司的注册地址在开曼群岛外,其余310家公司分部在21个省市直辖市。
长江三角洲一带毫无意外地成为了科创板企业的集中地。
据数据显示,江苏省以拥有6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之数拔得科创板区域排名头筹,同属于长三角一带的上海、浙江、安徽,则分别以43家、27家和12家的数量排名第三、第五和第七。
广东省则以50家数量紧随江苏省其后,成为了科创板上市公司区域排名的亚军,北京遗憾地以1家之差,落后于上海,屈居第四。
科创板上市企业前十大分布区域:
长江三角洲企业在科创板上的优异表现与区域政策的引导和其自身的经济发展速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圳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所负责人向叩叩财讯表示,近年来,国家政策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区域倾斜,而上述区域的产业结构也与科创板较为贴合,故而从地域分布来看,确实明显高于其他地方。
相较于长江三角洲、珠三角等区域在科创板中的“百花齐放”,依旧还有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科创板上尚待零的突破,这十大省市分别为河北、山西、重庆、广西、云南、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西藏。
显然,这十个在科创板上目前颗粒无收的省市,大部分地处西部或更较为偏远的之地,当地的营商环境和经济、资本的发展大多数较为落后,不过,作为中国最大的直辖市——重庆竟然也出现在科创板零上市企业的名单中,则着实让人震惊。
与重庆毗邻四川、陕西、湖北、湖南,甚至是贵州,皆在科创板中有所斩获,其中湖南更已收获十科创板上市企业,而与重庆常年“类比”的四川,也以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的成绩排在科创板上市第9大省之列。在东部与北部与重庆接壤的湖北与陕西,也分别拥有了7家和6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哪怕是贵州,亦已经零突破。
实际上,重庆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扶持在一定程度上讲还可谓走在了全国前列。
早在2017年4月,人民网还刊发文章称“重庆OTC科创板全国首创”,据该文报道,“(2017年)4月14日,重庆股份转让中心(重庆OTC)科技创新板正式开板。据悉,科创板是在重庆OTC现有孵化板和成长板的基础上,通过B2C模式新设的独立板块”。
“科技创新需要技术、人才、资本三大要素支撑,其中技术是根本,人才是核心,资本是关键。”斯时,重庆市金融办主任阮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科技型企业由于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等特点,普遍存在融资困难、投入力度不够、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迫切需要长周期资金的扶持。科创板的设立,能完善科技型企业市场化股本补充机制,实现科技与资本的对接,有效促进科技型企业加速资本形成。
阮路还表示,以此为重点遴选挂牌企业,既能激励更多企业成为“双高”企业,又能帮助已有的“双高”企业快速实现股权和债权融资,用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解决创新链前端、中端的资本需求,而非传统资本市场那样,企业募资主要解决创新链后端的资本需求。
“重庆OTC在推动科创板挂牌企转板登陆新三板,以及创业板、主板等场内资本市场等方面具有优势,将充分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我市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在四年前,重庆OTC科创板成立之时,重庆OTC董事长吴坚在谈及成立初衷时说。
然而,虽然说科创板的上市数目并不一定能全面反映一个区域的科创和资本发展现状,但重庆至今无一例成功挂牌的现实,也着实令人遗憾与尴尬。
重庆是曾有过数次实现科创板“零突破”的契机的。
早在2019年4月,来自重庆的博拉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就曾率先递交了科创板上市申请,斯时,诸多媒体对其还冠以重庆科创第一股之称。
但遗憾的是,在2019年11月14日召开的科创板上市委会议上,博拉网络的IPO申请惨遭否决。当年,科创板上市委对博拉网络的业务模式和业务实质、核心技术及技术先进性以及核心技术在主营业务中的应用情况等9个问题进行问询。
博拉网络之后,孵化于重庆的云从科技,也曾被重庆当地媒体视为最可能实现重庆科创企业零突破的希望,但最后,云从科技却选择了广州作为其公司的注册地。
2021年7月20日,在当日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召开的2021年第48次审议会议上,作为被市场视为“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的科创板IPO申请成功获得审核通过。
但缘何这起“脱胎”于重庆的科创板项目最终却以广州企业申请挂牌呢?
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在早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其之所以将云从科技的注册地从重庆孵化后改选在广州南沙,“是因为南沙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在资金、技术、物流、金融、制造业等方面拥有不强大的优势”、“对吸引人才发展AI及相关大数据产业吸引力很强”。
但有分析认为,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还是广州方面对云从科技的大力资金扶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