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创板二周年热议:“硬科技”属性更突出,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史上,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绝对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从2019年到2021年,科创板这块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已走过两年。在此时点,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市场人士,对科创板两年间的收获以及未来的期待表达自己的见解。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说:“整体来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非常成功。科创板对市场有吸引力,投资者对科创板也有信心。”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两年间,科创板的运行平稳、健康、成功。与一年前相比,‘硬科技’属性也更加突出。”
董登新说,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全新的子市场,科创板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下一步发展空间巨大。
对解决“卡脖子”领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上交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21日,科创板上市公司已达311家,总市值突破4.7万亿元。
“总的来说,科创板试点注册制非常成功。”董登新表示,一方面,科创板取得了A股的多个“第一”,如取消前五个交易日涨跌幅限制、尝试新退市制度改革、不设置新股发行市盈率上限等。另一方面,科创板的流动性非常稳定。说明科创板对市场的吸引力很强,同时投资者对科创板的信心也很足。
陈雳说,科创板注册制落地已有两年时间,两年间科创板整体的运行平稳健康,帮助大量科技创新企业实现了上市融资。总的来说,科创板的成功运行,对于当前国内强化产业链自主可控,解决“卡脖子”领域问题,起着重要意义。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李兴对澎湃新闻记者说,科创板从成立至今已两年,作为资本市场“试验田”收获了多维度创新成果,市场包容性明显增强,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短板逐渐补齐。
值得关注的是,科创板在运行两年后,“硬科技”属性愈发凸显。
陈雳指出,相较一年前,当前科创板对于上市企业的“硬科技”属性更加注重。科创板作为科创企业的摇篮,其设立的初衷就是“专注打造中国硬核科技”,拥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器”的战略定位。
董登新同时强调,科创板作为A股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科创企业板块,科创板的硬科技含量已较高。
星石投资相关负责人对澎湃新闻记者指出,科创板从创立初期就有较为明确的定位: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强。科创板放松了部分上市指标,将更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纳入资本市场中,有效地提高了资本市场服务新经济的能力,使更多创新型企业募集到充足的资金进行研发和拓展。
李兴指出,从科创板企业行业分布来看,大部分集中于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和电子等硬科技行业,部分企业更是已经成为细分行业领军者。
数据显示,目前科创板311家公司,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有108家,占比34.7%;生物医药领域有71家,占比22.8%;高端装备领域有61家,占比19.6%;新材料领域有33家,占比10.6%;节能环保领域有26家,占比8.4%;新能源领域有12家,占比3.9%。
下一步发展空间仍巨大,做市商制度成为焦点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仍在继续,科创板作为国内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改革方向市场瞩目。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全新的子市场,科创板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不过,目前科创板仍处于起步阶段,下一步发展空间巨大。”董登新说。
董登新认为,下一步,科创板可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两方面进行优化。外部环境方面,保持优质的上市资源供应,内部机制方面,继续提高科创板市场化程度,聚焦在服务科技创新。
具体而言,董登新建议:一是保证科创板IPO的独立审核;二是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如尝试T+0交易、取消个股涨跌幅限制、延长交易时间等;三是取消市值配售的打新方式,提高科创板定价的市场化;四是尽快引入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的引入将有利于科创板形成专业定价和均衡定价,有益于保护个人投资者的权益。同时,做市商报价相对严谨,有助于抑制股价操纵。”董登新进一步指出。
陈雳同时表示,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可以提高市场流动性。对于科创板而言,引入更多的流动性,是当下保障科创板企业能够有效融资的重点任务之一。
李兴也认为,即将实施的做市商制度有望进一步提高科创板流动性。做市商制度可以在交易信心不足时,通过做市商充当证券买卖的双向报价人,保证证券交易的正常进行,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后有望带来市场热度进一步提升,更好地助力硬科技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陈雳说,展望后市,科创板可以通过继续加大社保等长线资金在A股的投资比重,通过设立更多像科创50、双创50等指数基金增强科创板市场活跃度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科创板流动性。
“此外,保障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纯粹性’也尤为重要,要防止‘伪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陈雳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