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论科创板:五问五答,坚定前行(浙商策略王杨)
来源:王杨策略研究
摘要
投资要点
今年以来,浙商策略团队在三个关键节点的研判得到验证:3月20日《调整已近尾声》提示“市场步入底部区域”;4月18日《一波吃饭行情,渐行渐进》提示“上半年的黄金投资窗口已打开”;3月28日《等风来,科创板步入战略性底部》,而后发布系列报告,鲜明提示,科创板牛市已来,刚刚开始。
站在当前,分歧再度加大,我们认为:中报落地将驱动科创板从估值修复走向戴维斯双击,产业层面重视半导体。
本期报告中,我们通过五问五答,探讨科创板的战略配置价值和后续配置策略。
第一问:科创板的牛市基础来自何处?
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兼具制度红利和产业红利。科创板是一批上市未满2年的新股,且产业分布集中在半导体、5G应用、生物医药,由此衍生的特征有业绩增速快、估值相对低、基金配置低。
第二问:为何3月底鲜明看牛市启航?
我们在底部准确鲜明提示,主要源自三大驱动:(1)估值消化基本到位;(2)结构切换资金分流;(3)业绩逐步落地催化。
第三问:如何看科创板后续配置策略?
即便科创50已近历史新高,但当前仍是牛市初期,回顾3月底以来的科创板行情,整体是估值修复(最新的21年PEG仍在1以下),展望下半年,随着中报落地,科创板将走出盈利和估值共同驱动的戴维斯双击行情。
第四问:如何看其估值和流动性影响?
估值和流动性也是关注焦点,我们认为,就估值而言,尽管静态估值较高,但结合增速动态估值仍是较为合理;就流动性而言,参考2013年创业板,宏观流动性边际波动对其影响有限。
第五问:当前机构对科创板配置如何?
就科创板的机构持股,截至2021Q1,科创板的机构持股总市值为3795.3亿,一般法人占比最高,达63.4%;基金次之,达29.8%;其余有阳光私募、券商集合理财、社保基金等。
正文
1、前言:战略布局科创板,重视半导体
今年以来,浙商策略团队在三个关键节点的研判得到验证:3月20日《调整已近尾声》提示“市场步入底部区域”;4月18日《一波吃饭行情,渐行渐进》提示“上半年的黄金投资窗口已打开”;3月28日《等风来,科创板步入战略性底部》,而后发布系列报告,鲜明提示,科创板牛市已来,刚刚开始。
站在当前,我们认为,市场整体处在战略底部,结构上,价值股见底,科创板步入牛市初期,券商底部区域拐点将至。
产业层面,新能源之后,展望后续,综合景气、基金持仓、估值水平等,我们认为半导体有望接棒,建议重视科创板中的半导体优质细分领域龙头。
本期报告中,我们通过五问五答,探讨科创板的战略配置价值和后续配置策略。
2. 第一问:科创板的牛市基础来自何处?
整体而言,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兼具制度红利和产业红利。
对科创板而言,其牛市基础主要来自两点,一方面,科创板是一批上市近2年的新股;另一方面,科创板的产业分布具备鲜明的时代感,也即,半导体、以工业智能化和汽车智能化为代表的5G应用、生物医药。
具体来看,科创板自2019年7月开板,截止2021年7月15日,科创板上市公司310家,是一批上市未满2年左右的次新股。
按照所属战略新兴产业一级划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08家,35%),生物产业(71家,23%),高端装备制造产业(53家,17%),新材料产业(40家,13%)占比较高,覆盖了科创板88%的公司。
按所属战略新兴产业二级划分,34个产业中,电子核心产业(52家,17%),生物医药产业(41家,13%),智能制造装备产业(39家,13%),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33家,11%),生物医学工程产业(25家,8%)占比较高,覆盖了科创板61%的公司。
上市未满2年的新股,加之产业分布以国产替代、5G应用、生物医药为主,由此衍生的特征有:
其一,业绩增速快,整体法下,科创板19年和20年归母净利增速分别达41%和57%,结合Wind预测21年和22年的预测盈利增速分别为63%和36%;
其二,估值相对低,20年、21年、22年对应估值分别为73倍、58倍、45倍;
其三,基金配置低,以普通股票型和混合偏股型基金的21Q1重仓股为统计口径,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占比仅2.4%,接近于2012年的创业板配置占比,按照最新收盘价,科创板总市值约5.2万亿,流动市值约1.3万亿,基金重仓股规模约555亿。
3.第二问:为何3月底鲜明看牛市启航?
3月28日我们发布《等风来,科创板进入战略性底部》,之后陆续发布系列报告。
我们在底部准确鲜明提示,主要源自三大驱动:(1)估值消化基本到位;(2)结构切换资金分流;(3)业绩逐步落地催化。
3.1估值消化基本到位
3月底科创板估值消化基本到位。截至3月25日,根据彼时科创板的成分股测算,结合Wind预测,科创板20年、21年预测和22年预测分别为62%、67%、40%,对应的估值则为56倍、47倍、32倍。
截至最新科创50的21年PEG约1。3月底以来科创50自底部已上涨近30%,但截至7月15日,整体法测算下21年科创板对应动态估值为58倍,PEG在0.9。
整体法外,从个股角度,截止7月15日统计科创板292家公司,从PE-TTM 分布看,整体相对合理,40-60倍占比最高,约25.7%;20-40倍次之,占比22.3%;60-80倍31家,占比10.6%。
从PEG估值上看,结合Wind一致盈利预测,截止2021/7/15,预测2021年PEG覆盖率为61.3%,190家公司。
具体来看,0.5-1倍占比最高,达30.0%;1-1.5倍次之,占比23.2%。
3.2结构切换资金分流
除了科创板自身估值消化基本到位外,3月底以来,资金从消费板块分流寻求配置,也是科创板的增量资金来源。
我们在1月17日发布《把握结构调整的时间窗口》提示“A股开启权益慢牛时代,拐点的意义更体现在结构调整,当前时间窗口,重视结构调整的战略意义”。之后陆续发布《结构面临切换》、《当结构开始切换》等系列报告,提示“结构切换资金分流”
1月至2月系统提示“结构切换”的逻辑主要有:消费和科技的风险收益比比较、宏观环境边际变化对市场风格影响等。
下表是结合指数再分类,在2月21日时,大科技和大消费板块对应的盈利和估值情况,可以看出,大科技的比较优势较为明显。
3.3 财报逐步落地催化
财报的逐步落地是科创板自底部开始估值修复的助推因素。
不同于周期股,业绩确认对成长股行情有重要助推。复盘2019年的半导体和消费电子行情,以及2020年开启的新能源行情,财报落地都是行情导火索。
就2021年一季报来看,科创50的归母净利增速达189%,超过创业板50(124.5%),且领先于其他主要宽基指数中证500(95.5%)、沪深300(35%)、上证50(43.3%)。
展望后续,随着中报陆续落地,业绩为王,我们认为科创板的优质公司将走出盈利和估值双重驱动的行情,重视半导体、以工业智能化和汽车智能化为代表的5G应用、生物医药的优质头部公司。
4.第三问:如何看科创板后续配置策略?
我们曾在7月11日《九论科创板:跟随中报,战略配置优质龙头》中系统探讨了科创板的后续配置策略。
我们认为,即便科创50已近历史新高,但当前仍是牛市初期,接下来随着中报落地科创板将从估值修复走向戴维斯双击。换言之,回顾3月底以来的科创板行情,整体是估值修复,展望下半年,随着中报落地,科创板将走出盈利和估值共同驱动的戴维斯双击行情。
以史为鉴,成长赛道行情往往是业绩驱动的戴维斯双击。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是典型的成长赛道行情,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恩捷股份、华友钴业、璞泰来、先导智能、天赐材料、三花智控、国轩高科为观察样本,我们对其走势、估值、盈利复盘。
可以发现,其一,股价走势大致和盈利走势吻合,这意味业绩是驱动行情的核心驱动力;其二,观察PE-TTM,从底部的50倍左右到当前约150倍。
站在当前,我们认为随着中报落地,科创板也将迎来戴维斯双击行情,从产业视角看,新能源之后,展望后续,综合景气、基金持仓、估值水平等,我们认为半导体有望接棒,建议重视科创板中的半导体优质细分领域龙头。
观察科创板头部公司景气,截至7月11日科创板中总市值在300亿以上的公司有44家,产业分布集中在半导体、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结合Wind盈利预测,这批公司的19年、20年、21年预测、22年预测的盈利增速分别为56%、76%、66%、42%,具备高景气。
截至最新已有63家公司披露中报预告,盈利同比预告下限中位数为97%,上限达106%,其中集成电路相关公司有6家,包括明微电子、恒玄科技、乐鑫科技等。
5、第四问:如何看其估值和流动性影响?
科创板的估值和流动性也是关注焦点,我们认为,就估值而言,结合增速,科创板动态估值仍是较为合理;就流动性而言,参考13年创业板宏观流动性边际波动对其影响有限。
前文已经分析,结合21年增速,科创板整体的21年PEG约0.9,科创50为1.0。换言之,尽管看20年估值,科创板高达73倍,显著高于2012年的创业板,但若结合增长,科创板动态估值仍较为合理。
我们在《四论科创板:积极拥抱,给创新以溢价》中,综合牛股复盘,系统探讨了科创板估值,结合复盘可以发现:
综合2013年至2015年和2019年至2020年两轮牛市的复盘经验,我们认为对医药和TMT行业的成长股,如果景气度较高,那么在起涨点的估值水平整体较高。
以2019年至2020年相关行业明星股为例,起涨点对应的PE(TTM),40-50倍占比最高达23.5%、20-30倍次之为17.6%,50-60倍和大于80倍并列为14.7%。
就流动性来看,我们认为宏观流动性的边际波动,对其影响有限,原因在于:其一,以2013年创业板为例,总量流动性和结构表现经常存在背离;其二,科创板的戴维斯双击,是盈利驱动的估值抬升,而非流动性宽松带来的估值溢价。
以2013年创业板为例,创业板指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涨幅达143%,但2013年无论是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还是美国国债收益率均是上行走势。
这是总量流动性跟成长股表现背离的经典案例,背后原因在于,早期创业板总市值小,2012年消费见顶后,从消费中分流的资金成为创业板的增量资金,这时宏观流动性的边际变化与板块走势关联度较小。
这点同样适用于科创板,当前科创板总市值约4.8万亿,相较于宏观流动性波动,结构切换资金分流对其影响更关键。
6、第五问:当前机构对科创板配置如何?
就科创板的机构持股,截至2021Q1,科创板的机构持股总市值为3795.3亿,一般法人占比最高,达63.4%;基金次之,达29.8%;其余有阳光私募、券商集合理财、社保基金等。
从环比角度,机构持股总市值,2020Q4和2021Q1分别为4365亿元和3795亿元,其中,基金和一般法人占据了科创板机构持股规模的90%以上。
基金2020Q4持股从2019Q4的252亿元增加到1952亿元,同比增加675%,2021Q1基金持股规模环比下降42%至1131亿元;一般法人2020Q4持股从2019Q4的9亿元增加到2142亿元,2021Q1一般法人持股规模继续保持了增长态势,达2406亿元,环比增长12%。
进一步观察偏股型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以普通股票型和混合偏股型基金的21Q1重仓股为统计口径,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占比仅2.4%,接近于2012年的创业板配置占比。
此外,今年2月起科创板公司被纳入陆股通,2月以来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科创板,截至7月15日流入规模达105.69亿。
2021年2月以来外资净流入金额较多的公司:海尔生物(+16.2亿) 、传音控股(+12.7亿)、澜起科技(+10.9亿)、睿创微纳(+10.4亿)、金山办公(+9.4亿) 、康希诺(+7.7亿)、石头科技(+6.3亿)、中微公司(+5.9亿)、杭可科技(+4.8亿)、中国通号(+2.8亿)、西部超导(+2.7亿)等。
7.市场表现
8.风险提示
1、业绩增速低于预期。如果相关公司实际增速显著低于市场预期,或影响板块后续走势。
2、流动性收紧超预期。如果流动性收紧超预期,或对市场估值产生一定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