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北船”合并收入9家上市公司 湖北两公司注入中国船舶集团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记者 李璟)近日,久之洋(300516.SZ)、中船应急(300527.SZ)两家湖北上市公司分别发布公告称,因国务院国资委将其控股股东中船重工集团的全部股权无偿划转至中国船舶集团,导致中国船舶集团将成为公司的间接或直接控股股东。
据了解,此次共有9家上市公司一起并入中国船舶集团,除湖北两家上市公司外,另7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中船防务(600685.SH)、中国船舶(600150.SH)、中船科技(600072.SH)、中船汉光(300847.SZ)、中国重工(601989.SH)、中国动力(600482.SH)、中国海防(600764.SH),总市值超过2800亿元。
“南北船”合并打造世界一流船企
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分拆为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并同日挂牌成立。自此,两大集团以长江为界,分别被业界俗称为“南船”“北船”。
为深化国企改革,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聚焦船舶主业,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船舶企业。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国资委同意中船工业集团与中船重工集团实施联合重组。
2019年11月8日,中国船舶集团设立,由国务院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国务院国资委为中国船舶集团唯一出资人和实际控制人。
本次划转完成后,“南北船”实现合并,中国船舶集团整合了中船工业和中船重工优势资源,包括113家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和上市公司统筹优化核心能力建设,重点发展海洋防务装备产业、船舶海工装备产业、科技应用产业、船海服务业四大领域。
中国船舶集团拥有我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和最完整的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能力,是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因此被称为“中国神船”。去年实现民船海工交船198艘,共计1708.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5%,位居全球第一。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船舶集团的总资产为53.12亿元,总负债为2.14亿元,净资产50.9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04%,2020年尚未实现营收,净亏损4.82亿元。
但随着国际海运景气度回升,进一步利好船舶企业订单释放空间。本次并入的9家上市公司中,除中船防务外,其余8家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均实现了盈利。
业内分析认为,“南北船”合并不仅有利于内部优势互补、减少无效重复竞争、提升效率,还可以统筹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合并后,随着集团资产证券化率的逐步提升,旗下上市公司将从中受益。
两湖北企业或迎来发展机遇
本次并入的两家湖北企业久之洋和中船应急,此前均隶属“北船”中船重工旗下。两家公司都是“在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成立的时间均为1999年7月1日。
本次收购完成后,中国船舶集团将通过中船重工100%的股权,从而间接控制久之洋10485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 58.25%),控制中船应急61534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3.89%)。
久之洋的全称为湖北久之洋红外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1月整体变更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其控股股东是被称为“七一七研究所”的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公司主营业务为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仪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公司在红外热成像技术、激光测距技术以及光学系统研发等方面具有综合学科优势,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
财报显示,2020年久之洋实现营业收入7.23亿元,增长26.2%,创造了上市五年来最好的纪录,归母净利润6813.88万元,增长9.41%,其中四季度营收4.49亿元,净利润4427.23万元,分别占去年的62.13%和64.97%。2021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亿,同比增长64.8%;实现归母净利润1336.7万,同比增长736%;每股收益为0.07元。
与之相比,中船应急近两年来业绩则表现为连续下滑。公司对此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经营工作受挫,一方面人员无法赴海外开展市场开发工作,另一方面各国不断加大疫情防控资金投入,消减装备采购投入预算,部分应急交通工程装备采购项目难以推进。
中船应急的全称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应急预警与救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湖北华舟重工应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应急交通工程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16年8月,“华舟应急”在创业板整体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应急行业上市公司和第一家整体上市的军工总装企业。2018年6月,公司更名为“中国应急”,2020年6月正式更名为“中船应急”。
2020年,中船应急实现营业收入18.21亿元,同比下滑26.1%;归母净利润7781万元,同比下滑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