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盘点丨无实控人次新股表现如何?大数据告诉你!
来源:IPO日报
原创 邹煦晨 严思涵
实际控制人,是指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
不过现实中,一些企业会因为股权较为分散而没有实际控制人。对于企业无实控人是好是坏,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看法。
如今,2021年已经过半,IPO日报这就带大家看看,次新股中没有实控人的企业多来自于哪些地区及行业,以及股价表现如何。
主要来自这三大行业
IPO日报初步统计,截至6月30日,近一年上市的次新股中,有17家企业没有实控人,它们分别是派能科技、联泓新科、上纬新材、瑞丰银行、齐鲁银行、重庆银行、厦门银行、上声电子、生益电子、中芯国际、金龙鱼、思瑞浦、芯原股份、力合微、东贝集团、瑞华泰、开普检测。
其中,派能科技、联泓新科、东贝集团、生益电子、上纬新材、金龙鱼虽然没有实控人,却有控股股东。其余11家则既无实控人,也无控股股东。
从行业来看,这17家企业分布在9个行业。其中,前三大行业分别是货币金融服务(4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家),合计约占总量的58.8%。
行业摘要,数据来源:IPO日报整理
从地区来看,这17家企业中,有4家企业的注册地在上海。其次便是广东省,共有3家企业。值得一提的是,中芯国际的注册地虽然在境外,不过其总部也位于上海。
关于上市企业拥有实控人的优势和劣势,多位专业人对IPO日报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吕随启表示,一般情况下,公司拥有实控人时战略方向更加明确,行为长期化,公司比较稳定。劣势则在于,实控人容易利用其地位操控公司,挪用资金和进行关联交易。
某知名大学客座教授则表示,当企业处于无实控人状态时,任何人都无法单独对其形成控制,企业决策也将更能体现全体股东的利益而非某个人的利益。但另一方面,无实控人的企业可能遭敌意收购,导致控股权不稳定。另外,主要股东意见分歧则会影响企业经营、决策效率。
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实控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管理人员,因为如果管理人员恶意掏空企业后,损失最大的可能就是实控人。
科创板更受青睐
虽然这17家次新股公司都没有实控人,但其股价表现有所区别。
按板块划分,这17家公司中,有9家属于科创板。截至6月30日收盘,所有科创板次新股公司的收盘价相较发行价的平均涨幅为169.96%,而这9家无实控人的科创板次新股的平均涨幅为209.48%。
除去科创板后剩余8家无实控人的次新股中,仅有1家为创业板企业,大多为主板企业。截至6月30日收盘,所有主板次新股的收盘价相较发行价的平均涨幅为120.07%,而这7家无实控人的主板次新股的平均涨幅为63.8%。
可以看出相较主板,科创板无实控人的次新股更受投资者青睐,其股价的涨幅也明显高于整体水平。
IPO日报发现,这或许是因为,上述9家科创板无实控人的次新股在研发投入方面的力度较大。这9家企业在2020年的研发费用率的平均值为15.08%,即每产生100元的营业收入就有15元用于研发,而科创板次新股整体的研发费用率平均值只有9.49%。
在研发驱动下,上述9家企业2018年至2020年的营业收入平均复合年增长率为33.18%,净利润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则更快,为62.35%。
值得一提的是,符合巴菲特选股策略“三率”的企业,其股价涨幅和业绩表现明显高于平均值。这“三率”分别是毛利率要高于40%,净利率要高于5%,净资产收益率要高于15%。
IPO日报发现,这9家科创板无实控人的次新股中有2家企业符合,它们分别是派能科技和思瑞浦。这2家企业2018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平均复合年增长率为85.1%,净利润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为165.8%。另外,截至6月30日收盘,这2家企业的收盘价相较发行价的平均涨幅为313.81%。
符合三率标准企业,数据来源:IPO日报整理
不过,财务指标和历史数据并不能完全决定企业未来的股价走势,具体投资价值和时机还需要投资者们根据企业战略、专利技术、管理层能力、客户喜好等因素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