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腕新人”超公募冠军,近60%收益震惊四座,奔私命运走向何方
来源:资事堂
2020年多位公募、券商的重量级人物“奔私”创业。
包括前工银瑞信基金董事长郭特华、前东方红副总经理林鹏、前富国明星基金经理于洋,前泰康资产明星投资经理余海丰、前华林资管余海华、前中泰资管CEO叶展等。
他们也分别(参与)创立了海南富道私募、和谐汇一、钦沐资产、慎知资产、诚诺资产、艾方资产等机构。
转眼一年过去了,他们的业绩如何?
资事堂发现,这些“名将”们在今年上半年的“颠簸”行情中业绩差异相当大。有的表现平平,有的仍然在累计“安全垫”,有的却异军突起。
其中,业绩突出者年内收益甚至接近60%,这已经超越了主动公募的“业绩冠军”。
这是偶然,还是某种程度的必然?
01
“私募高手”2021年发力
2020年,创设私募的知名公募人士不少,而且个个重磅。
而一年下来,这些名将的业绩整体来说表现比较突出,但也差异较大。来自私募排排网统计,年内收益为正的部分“新人”私募产品业绩情况如下(见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于洋参与创设的钦沐资产业绩遥遥领先,截至6月25日,年内收益率超30%。于洋曾是富国基金挑选医药股的“扛把子”。他和合伙人柳士威一同创立了钦沐资产。
余海华和余海丰年内收益在9%,前者曾任华林证券资产管理部权益投资负责人,后者曾任泰康资产董事总经理,管理规模均超过2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余海丰在社交媒体上颇有知名度,发布的博文也吸引了一众跟随者点赞。
富道私募的创始人郭特华则属于“业内地位颇高”的人,她曾是业内前十大的公募基金公司的董事长,且掌舵公司长达15年之久,2020年12月郭特华正式创立私募。她原先的属下公司权益投研总监石正同,也一同跟随郭特华“奔私”。
02
于洋团队业绩最“超常”
在这批“大腕新人”中,于洋等管理的钦沐资产业绩最为领先。据私募排排网的统计,钦沐资产旗下四只基金年内收益率超30%,其中三只更逼60%的年内收益。
渠道信息反馈:钦沐资产采用双基金经理制,每人单独管理产品。上文提及的年内收益近60%的基金,或由柳士威主导管理;年内收益31%的基金或由于洋管理,两人风格都以挖掘成长类股为主。
不过,钦沐资产的产品业绩年内大幅跑赢市场,是否使用了杠杆资金不得而知。
历史信息显示,部分新成立私募为了做高净值,扩大渠道影响力和增加募资规模,是不排除使用杠杆“放大”收益率或高集中度投资个股的。这些策略钦沐是否使用有待证实。
与许多“公奔私”基金经理的单打独斗不同,于洋的合伙人柳士威,也属于“大腕奔私”。
据悉,柳士威早期曾任中欧基金投资经理,2016年起他担任百亿私募机构源乐晟的研究总监,直至2020年年中决定另立门户。
按照钦沐资产的股权结构,柳士威是钦沐资产的实控人,通过100%控股的上海勤原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有钦沐资产51%的股权,于洋持股比例为39%。
03
医药高手是否仍重仓“医药”?
不过,作为曾经的医药高手,于洋本人的私募茶品是否重仓医药股值得观察。
今年3月份,他在一场渠道路演中指出:自去年11月私募基金运作后,医药股的参与度并不高,很多自医药股按照2025年预期来看,计算不出正收益的空间,甚至是负收益或是非常小的收益率。当时他更是表态,看好高端制造和消费升级。
不过,在他任职富国基金期间,前后三年管理产品的主要业绩贡献是来自医药板块个股的挖掘。于洋当时知名度一度与中欧的葛兰、工银瑞信的赵蓓等齐名,离职时管理规模为150元左右,也是当时的大型基金。
于洋在3月份路演时曾透露,当时基金仓位为40%,并表示春节后的波动是很好的加仓时点。
对比今年6月末,于洋的基金年内收益超过30%,这是否意味着一季度以来,他后续仓位的快速提升?或者是在5月的反弹中成功做了波段?
04
持仓遵循非集中原则
钦沐资产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3月份于洋在路演时透露一个细节:他更习惯于公募机构的风控体系,包括单只股票上限不超过10%,单一行业配置也不会超过30%。
据WIND数据,于洋管理的钦沐创新动力1号在一季度末成为海泰新光的第9大股东。这家公司从事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不过,钦沐的另一位合伙人柳士威,操作风格与于洋略有不同。
柳士威在近日的一场路演中,透露如下持仓细节:一般持仓不超过20只个股,重仓股偏重TMT。对于非常有把握的、非常确定的公司,单票上限为15%,一旦超过这个比例会慢慢降下来。此外,基金净值回撤10%就触及风险警戒线,需要保护仓位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