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7月中报季,盯紧它们!
来源:中信证券
本文为2021年7月事件驱动投资策略。
本期,我们聚焦7月的重磅事件,从事件驱动角度为大家厘清投资主线。
本 期 作 者
7月事件驱动投资日历
(2020年6月28日更新)
温馨提示:
1、关于国内数据:除2月外,每月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将公布上月主要经济数据,其中1、4、7、10月还将公布季度经济数据;中国人民银行每月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公布时间一般在10-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一般会在每个月10-15日公布汽车行业产销数据。
2、关于海外数据:美欧议息、经济数据公布均以北京时间标注,其他海外事件按当地时间标注。
3、关于国内重要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每年召开多次,其中4月底、7月底、10月底、12月中这几次对于经济形势判断及政策方向具有更强指导意义,建议重点关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近年来平均每年召开5-6次,平均2-3个月一次。
4、投资日历中的事件信息来源主要参考统计局网站、政府网站、财经媒体、网络大数据等多种信息渠道,与最终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偏差,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7月事件驱动投资策略
事件驱动观点
主线观察:7月重点关注宏观主线和市场主体行为主线
? 外围宏观扰动事件渐行渐近,需要随时保持关注。
今年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始终是市场关注的话题,2月核心资产大幅下跌即是由美债长端收益率快速上升而触发。
美联储QE政策退出的节奏、美国税收政策变化,影响着下半年美股、美债、汇率的运行趋势,进而影响了全球资金的配置行为。当下市场对于这两个事件本身存在预期,但是对于具体的节奏和力度判断存在分歧。在具体事件落地之前,市场目前仍然选择在宽松模式下进行交易。
最近几个月,美股在议息前后很容易出现调整,之后又会继续上行,体现的就是这种交易心态。但是随着基本面不断修复,相关事件落地渐行渐近,需要开始保持警惕。
在节奏把握上,就业和通胀会影响政府对于宏观政策的决策;美国提升债务上限、美联储议息则是验证这些事件的重要时间窗口;体现在交易层面,美债收益率仍是指引市场交易行为的风向标。
? 国内宏观基本面和政策预计都将以平稳为主基调
国内方面,7月会公布二季度经济数据,随后的政治局会议会对经济形势进行研判,并制定下一阶段宏观政策。
从目前形势看,经济数据和下一阶段的宏观政策,预计都将具备稳定性、延续性,不会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而细分领域上,鼓励生育的配套政策、碳排放政策、房地产调控政策近期被频繁讨论,预计仍将维持较高热度。
? 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保持对于核心资产的优势,可从业绩和机构行为两个角度把握结构性机会。
从估值的角度,目前沪深300PE(TTM)处于近10年90%分位左右,有待消化。而中证500指数在6月调整样本之后,估值分位点进一步降低到10%分位以下,基于中证500指数的多头类产品对于资金的吸引力进一步上升。
随着经济复苏最快的阶段过去,宏观扰动增加,更多资金会从以消费为代表的核心资产转移到具备高行业景气度的成长板块上。
需要注意的是,下一阶段的成长板块投资机会,更多由业绩驱动,而非流动性驱动,因此要选择处于高景气阶段,业绩可以得到验证的板块。具体的方向上,可以从上市公司业绩和机构行为两个角度挖掘。
上市公司业绩方面,7月将有较多公司发布中报预告,特别是业绩表现优异的公司,更愿意提前释放高增长的信号,引起市场关注。
从产业的角度,周期类、医药类、科技制造类均有望出现高增长。对于周期类,近期已有多家公司预告业绩大幅增长,短期难免审美疲劳。后期的潜在预期差在于海外定价的大宗商品是否会持续走强,导致通胀持续高于预期。医药类公司的短期增长仍然受到疫情的支撑,而长期基本面逻辑不改,医药领域不会缺乏结构性机会。科技制造类企业持续处在高景气状态,正在兑现业绩预期的过程中。半导体已率先启动,而军工、消费电子领域仍然存在预期差。此外,还可以关注苹果新机预期升温,汽车缺芯问题缓解带来的相关领域基本面催化。
机构行为方面,随着市场震荡反弹,公募基金净值逐渐修复,权益类产品销售逐渐回暖。
截至6月27日,6月已成立权益类产品规模1076亿元,相对于4月和5月明显提速,仍低于1月至3月。细分结构的角度,指数类产品和主题类产品仍然以聚焦新兴产业为主,投向双创板、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资金较多。
配置策略
宏观扰动渐行渐近,需要保持密切关注,注重交易的灵活性。
结构方面,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相对于核心资产预计将持续保持优势。具体板块上,可以关注相关基金热销利好的医药板块,中报预期向好的军工板块。还可以关注汽车、消费电子产业的基本面预期变化可能带来的交易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