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创板开板即将两周年:八成公司营收增长12家翻番,“硬科技”成色持续增加 | 聚焦陆家嘴论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赵奕 胡金华 上海报道
“注册制在市场功能、结构、生态等方面,促进资本市场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支持硬科技企业上市方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积极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三大行业领域科创上市公司的数量占比约70%,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绍统在6月10日召开的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浦江夜话”上表示。
到今年的6月13日,科创板即将迎来自己两周岁的生日。近两年来,随着注册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资本市场已经迈入全新的历史阶段。
“注册制的形式性审查使符合基本条件的更多优质公司注入资本市场,证券放量,会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更多的实体产业,这是注册制对社会资金流动的最显著的影响,同时也会带动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数量的发展。全面实施注册制,会让市场和投资人作出更为理性的选择,市场就会不断淘汰一些不再符合条件的公司,大量公司入市同时劣绩公司退市,优胜劣汰,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最核心的价值标准。”专注于资本市场犯罪研究的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立文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注册制改革推动资本市场新生态构建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宣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2019年6月13日,科创板正式开板;7月22日,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2020年3月1日,新证券法正式施行,明确全面推行证券发行注册制度;随后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全力推进。注册制改革正在不断向深入发展。
券商作为保荐机构,在企业的上市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储晓明看来,通过注册制改革,国家对资本市场重视的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务院到各部委,从国有到民营,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快资本市场建设等方面形成的共识前所未有。
“注册制改革是直击资本市场灵魂的改革。看似改革的重点指向股票发行过程更加制度化、透明化和国际接轨,实质上是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再调整,直击资本市场运行的本质。要尊重市场规律,运用市场,把权力交给市场,通过市场定价来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市场建立起自我调节和供需自我平衡的内在机制。”储晓明如是说。
储晓明进一步表示,注册制改革正在不断推进资本市场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一方面,注册制改革推动资本市场的加快发展,加快解决了我国面临的“不缺资金缺资本”的难题,借助灵活多元的直接融资工具降杠杆,改善负债结构,发挥资本市场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另一方面,注册制改革支持了一大批硬科技企业上市。试点以来,科创板达到282家,大多数集中在信息科技、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科技领域,以点带面,推动我国科技产业与资本形成良性循环。
虽然总体来看,注册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与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注册制改革在发行制度的包容性、定价配置制度的市场化,以及中介专业能力等方面都还存在着差距。
对此,储晓明表示:“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客观、辩证地看这些问题。注册制推进的过程本质上也是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市场化、基础设施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对于整个注册制的设立我们还是要充满信心,尤其面对‘十四五’期间注册制的全面推广,我们还是充满信心的。”
科创板制度不断完善
作为国内A股资本市场的试验田、注册制改革的先行者,科创板即将迎来开板两周年。《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数据显示,截至6月10日,今年以来科创板累计有80家公司发行新股,累计募资金额达637.77亿元,单家公司平均募集资金7.97亿元。分区间来看,募资金额超10亿元的有13家,募资金额5亿元至10亿元的有24家,募集资金在5亿元以下的有43家。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表示,两年来,科创板主要指标运行平稳,市场流动性水平与其板块定位、投资者适当性、交易制度安排等基本适配。从换手率看,今年前5个月,科创板日均整体换手率为2.56%,高于同期主板、创业板换手率水平。从定价效率看,科创板放宽了涨跌幅限制,优化了融资融券安排,市场博弈更为充分,有利于加快均衡价格形成。与此同时,“炒新现象”明显减少,科创板公司上市后在公司治理和持续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初步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
在业绩方面,过去一年,科创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4月30日,268家科创板公司披露了2020年度主要经营业绩信息。数据显示,268家科创板公司全年共计实现营业收入4084.38亿元,同比增长15.51%;实现归母净利润500.86亿元,同比增长59.13%;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85.39亿元,同比增长42.70%。其中,近八成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有12家公司营收翻番,三成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
此外,研发投入是衡量科创板上市公司科技含量的重要指标。2020年,科创板公司合计投入研发金额384.18亿元,同比增长22.61%。剔除采用第五套指标上市的公司后,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为12.03%,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两年来,科创板始终坚守板块定位,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但是科创板申报和在审企业当中,也出现了少数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为完善科创板制度,有关部门正在不懈努力。
4月16日,证监会就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作出修订,将科创属性评价指标由原来的“3+5”变为“4+5”,旨在“培育出更多具有硬科技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创新企业”,这是检验科创板是否成功的一个首要标准。
同时,证监会将对科创板企业按照支持类、限制类、禁止类进行分类处理,对于金融科技、模式创新等类型的企业,将根据企业科创属性情况从严把关,限制在科创板上市;对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将禁止在科创板上市。
相应的,上交所也出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刘绍统表示,两年来,在证监会的领导和各方共同努力下,秉承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理念,践行尊重注册制的基本内涵,借鉴国际最佳实践,体现中国特色和发展阶段三原则,科创板试点注册制改革符合预期,市场运行平稳,改革取得较好效果。
其中,在完善市场结构和定价机制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科创板的投资者结构、市场化定价等方面都出现了积极的变化趋势。从投资者结构看,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正在逐步提升。2021年一季度,机构投资者占科创板市场交易总额的比重达到25%,公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持有科创板公司的流通市值占比近40%,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沪港通、境外知名指数机构也广泛参与科创板市场的投资。
作为享受改革制度红利的企业,上海硅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跃辉在会上表示,科技企业要作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就要不断激活科技创新的活力,必须围绕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将科技创新与金融有效融合是其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