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个月IPO融资超1500亿, 易会满直白回应IPO热点:没收紧也没放松
贾谨嫣 陈锋
6月10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回应IPO发行有所收紧时表示,IPO发行既没有收紧,也没有放松,在发行节奏上,需要综合考虑市场承受力、流动性环境以及一二级市场的协调发展,积极创造符合市场预期的新股发行生态。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 IPO公司196家, 合计融资超过15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和37%。
经济学家、增量研究院院长张奥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中国资本市场全面注册制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其中今年前5个月,因中介机构尚未具备与注册制相匹配的理念等原因,审核以及过会数量可能不及市场预期。而伴随着市场参与方更加理性,下半年的审核及过会数量或将提升。
回应IPO收紧
针对此前市场有观点认为IPO发行有所收紧,易会满直白回应称,IPO发行既没有收紧,也没有放松。
易会满认为,IPO继续保持了常态化发行,而且增速还不慢。他分析认为,市场主体有收紧的感觉的原因或系三方面。
一是落实新证券法的要求,对中介机构的责任压得更实了;二是加强股东信息披露监管,明确了穿透核查等相关要求;三是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完善了科创属性评价体系,强化了对“硬科技”要求的综合研判。
易会满解释称,这么做的考虑,主要是为全市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创造条件,也是处理好注册制改革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关系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有利于防止资本无序扩张,防范板块套利,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发行秩序。
除此之外,此前市场热议的企业赴境外上市的问题,易会满也给予回应。一些企业愿意到境外上市,一些赴境外上市的企业愿意回归,有来有去是一种正常现象。
但易会满强调,企业不论在哪个市场上市,都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都要树立公众公司的意识,敬畏法治,敬畏投资者。全球各监管机构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相互之间的执法合作,共同为市场提供良好的监管预期和环境,共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科创板两周岁
此前在2019年的陆家嘴论坛上,科创板正式开板。科创板运行两周年之际,易会满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推动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项重大改革平稳落地,从目前的情况看,改革整体效果较好,符合预期。
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282家,总市值近4.1万亿元。科创板IPO融资3615亿元,超过同期A股IPO融资总额的四成。
其中2020年,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之比的中位数为9%,研发人员占公司人员总数的比重平均为28.6%,平均拥有发明专利104项,均高于其他板块。科创板集聚了一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科创企业,“硬科技”成色逐步显现。2020年,科创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59%,明显高于全市场整体水平。
作为试点注册制增量改革的重大探索,易会满认为,科创板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创业板等存量市场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譬如科创板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标准,截至目前已有19家未盈利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特殊股权架构企业和红筹企业也成功登陆科创板。同时,科创板大幅放宽了股权激励的实施条件,已有116家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约占科创板公司总数的41%。
易会满认为,两年来,科创板主要指标运行平稳,市场流动性水平与其板块定位、投资者适当性、交易制度安排等基本适配。科创板企业上市后在公司治理和持续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初步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科创板日均整体换手率为2.56%,高于同期主板、创业板换手率水平。除此之外,科创板放宽了涨跌幅限制,优化了融资融券安排,市场博弈更为充分,有利于加快均衡价格形成,与此同时,“炒新”现象明显减少。
易会满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各项制度安排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改革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科创板走向成熟必然要经历的。未来将坚守“硬科技”定位,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则,持续提升科创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