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信证券研究
原标题:港股及中概股|复苏的“下半场”,增长的“真成色”:2021年下半年投资策略
文丨杨灵修 联系人:徐广鸿
“再通胀”交易主导了上半年的全球金融市场,包括港股。复苏进入“下半场”后,中国通胀同比高点或在二季度出现,但企业供需仍维持紧平衡,我们认为“顺周期”的景气度或持续到年末。市场担心中游制造行业利润将受到挤压,对比上一轮通胀周期(2016-18),高端制造的利润率下滑相对可控(1-2pcts),毛利率将在PPI见顶后1-2季度企稳回升。疫情下的流动性宽松,导致“新经济”的估值抬升,“潮水退去”后,其成长能力将经受检验,“高端制造”和“消费升级”将是高增长两个最重要方面,我们看好具备持续CAPEX能力,且在高成长赛道的优质公司。
▍展望下半年,复苏进入“下半场”:再通胀 VS 增长。
我们在2020年底发布的年度投资展望《港股市场及中概股2021年投资策略:“复苏”下的戴维斯双击》(2020.11.17)中提出,“估值合理”是2021年投资最重要的前提,港股将受益于低估值和经济复苏的双驱动。年初至今,代表中国资产的MSCI China虽然整体下跌3.3%,但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提振,上游能源及原材料行业表现突出。目前,复苏中最大的矛盾是“不均衡”,“再通胀”引发投资者关于中下游企业利润率遭到挤压的担忧,负反馈开始显现。
我们认为三个问题可能是下半年市场最核心焦点:第一,“再通胀”交易的持续性,以及对中游行业的利润挤压;第二,虽然疫情仍会有反复,但全球经济正从疫情中慢慢走出,复苏进入“下半场”。当前海外供给恢复弹性相对较小,需求十分旺盛的背景下,出口相关有望受益于持续景气;第三,中国的结构性增长,“潮水退去”后,新经济公司真正的长期成长能力将受市场检验。
▍中国通胀同比高点或在二季度出现,但供需仍维持紧平衡,大宗商品绝对价格仍会维持高位,“顺周期”的景气度或持续到年末。
近期(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随着供需错配格局的改善,PPI持续上行的压力将有所减轻。但从微观调研中,我们看到企业端的供需状况依旧处于紧平衡。随着消费旺季的来临,“顺周期”景气度将继续维持,特别以美元计价的铜、铝等工业金属目前库存处于较低水平,行业内龙头业绩确定性很高。市场担心中游工业和制造端中的机械、半导体、小家电等行业利润将受到挤压,对比上一轮通胀周期(2016-2018年),高端制造的利润率下滑相对可控(1-2ppts),毛利率将在PPI见顶后1-2季度企稳回升。
▍新经济的增长“成色”将经受检验。
疫情下的流动性宽松,导致“新经济”的估值抬升,“潮水退去”后,其成长能力将经受检验。全球经济正从疫情中慢慢走出。短期看,当前海外供给恢复弹性相对较小,在经济复苏向好、需求十分旺盛的背景下,出口中的化工、有色、消费电子等海外业务占比较高的行业将保持较高景气。更长维度看结构性机会,“高端制造”和“消费升级”将是高增长的两个最重要方面。高端制造和医药的营收高增长,具备持续高质量CAPEX能力的公司景气将长期持续;短期受益服务性消费复苏的休闲服务行业,以及消费升级下的“新消费”板块具有较强业绩确定性。
▍配置建议。
结合中信证券研究部行业分析师观点,我们更新“全中国组合”,调出:香港交易所(H),中国飞鹤(H),哔哩哔哩(H),九州药业(A),上海机场(A),大北农(A),调入福耀玻璃(H),中升控股(H),JS环球生活(H),旗滨集团(A),首旅酒店(A),稳健医疗(A)。
▍风险因素: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超预期,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中美摩擦激化;国内信用环境恶化;新兴市场风险失控,出现大幅资金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