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新材料公司Q1:仅1家营收负增长,产能释放将进入“集中期”
来源:科创板日报
李子健
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材料产业,自科创板开板以来,逐渐被推至台前。或由于去年一季度疫情所造成的低基数,新材料公司2021年一季度的表现亮眼。
文 |李子健
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的新材料产业,自科创板开板以来,逐渐被推至台前。或由于去年一季度疫情所造成的低基数,新材料公司2021年一季度的表现亮眼。
据《科创板日报》记者统计,科创板35家新材料行业上市公司中,仅一家营收负增长。
有业内人士则表示,新材料产业由于技术壁垒高、产业规模小、研发投入高,承担风险较大。同时,由于国外垄断现象严重,国内产品难以具备成本优势,前期业绩存在不确定性。但与此同时,新材料公司目前正迎来产能释放迎的“集中期”。
一季度仅1家营收负增长
新材料产业主要分为前沿新材料、先进钢铁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等6个分类,在该行业中,科创板目前汇聚了35家公司,而这35家新材料科创板公司中,仅一家营收负增长。
星矿数据显示,2021年Q1,营收增速超过100%的公司有天奈科技(688116.SH)、嘉元科技(688388.SH)、大地熊(688077.SH)、铂力特(688333.SH)、海优新材(688680.SH)、广大特材(688186.SH)、金博股份(688598.SH)、华锐静密(688059.SH)、华光新材(688379.SH),分别为262%、259%、159%、147%、133%、118%、118%、112%及100%。
净利润的增速则比营收更为突出,超过200%的公司有会通股份(688219.SH)、大地熊(688077.SH)、赛科希德(688338.SH)、嘉元科技、天奈科技(688116.SH)、西部超导(688122.SH)、海优新材及华锐精密,分别为1287%、472%、451%、365%、317%、309%、305%及262%。
《科创板日报》记者多方采访获悉,受去年疫情影响、订单延迟,是多数新材料产业公司今年一季度大幅增长的原因,除此之外,也有新产能释放、需求趋旺等因素。
建龙微纳(688357.SH)相关人士分析一季度增长情况称,一季度主要是有两部分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去年一季度疫情影响,部分客户出现订单延迟,但目前已处于逐渐复苏的状态。
而营收及净利润增速都位列上述前位的华锐精密,在公司股东大会上,相关高管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仍以国内市场为主,国外销售额占比较小,但处于逐年上升的过程。当前公司的订单是处于饱满状态”。
据悉,华锐精密受益于下游汽车、通用机械、模具、工程机械等行业发展态势较好,带动刀具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产能逐步释放,渠道亦在不断完善。赛科希德则正积极推进三级医院凝血检测进口替代。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业绩整体向好的同时,二级市场对上述新材料产业公司却有着不一样的判断,2021年年内,股价呈现上涨的公司仅有8家,其中欧科亿(688308.SH)股价接近翻倍,而聚石化学(688699.SH)则以下跌约38%“吊车尾”。
产能释放将进入“集中期”
一季度新材料行业营收集体“报喜”,离不开行业新增产能的释放。其中,华锐精密董事长肖旭凯在股东大会上表示,“精密刀具被喻为‘工业的牙齿’,是装备制造业中重要组成部分,国产刀具凭借产品性价比优势,正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未来几年可看到该行业向头部企业集中趋势更明显,华锐未来新增产能有望提升1至2倍,但会分批投”。
建龙微纳相关人士亦透露,今年一季度同比去年同期,产能上增加了年产4500吨的富氧分子筛。在此基础上,年产9000吨的高效制氢、制氧分子筛项目亦在逐渐释放产能。而嘉元科技更为动作迅速,IPO的募投项目,去年下半年11月份的时候安装完成开始试产了,目前5000吨的生产厂房已经完全达产,目前需求较为旺盛。
2020年销售毛利率为66%,位居科创板新材料公司毛利率首位的方邦股份,其募投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主楼主体结构施工建设,计划于2021年第二季度末逐步试产、投产,其他超薄铜箔的试产工作将于近期启动。
由于科创板在2019年正式开市,因此科创板新材料公司普遍在近两年首次募集资金,这亦是上述公司新增产能逐渐释放的原因之一。从首次募集资金来看,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11家,其中凯赛生物以近56亿元获得榜首,而最低的上纬新材募资近1亿元。
从行业中来看,新材料产业受政策驱动、国产替代等原因,市场规模高速发展。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中国2019年新材料产业总产值为4.5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7.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8.72%。其中,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现代高分子材料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较高,分别为32%、24%和19%,前沿新材料仅占总额的3%。
万联证券研报则认为,下游需求催生万亿新材料市场。目前多数新材料产品尚处导入期与成长期,市场容量较小、市场渗透率较低,通过加强产品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必将获得广阔的未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