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休整收尾,步入牛市新阶段 ──A股市场策略周报(浙商策略·王杨)
王杨策略研究
摘要
投资要点
针对A股,3月20日我们发布《调整已近尾声》,鲜明提示“短期反弹在即”。
3月下旬以来,市场强势反弹,对投资者而言,4月的战略重要性体现在“结构优化”,一则,针对非抱团方向,关注以国产替代(半导体和信创)和5G应用(人工智能引领工业智能和汽车智能)为代表的高景气成长,和以银行、机场、航空为代表的优质低估值公司;二则,针对抱团股,去伪存真。
本期报告中,我们重点讨论港股,核心结论,“站在当前,港股休整收尾,步入牛市新阶段”。
港股牛市仍在途中
站在当前,展望21年港股后续走势,港股牛市仍在途中。我们在港股年度策略中看多港股的逻辑仍然成立,包括盈利改善、结构优化、资金南下等。
盈利改善。对港股而言,盈利是其走势的核心影响因素。展望21年,国内经济修复,叠加海外经济从疫情影响中逐步修复,根据彭博数据,恒生指数在2020年的盈利增速为-33.5%,在2021年的盈利增速预期为25.8%,盈利预期大幅改善。
结构优化。2020年下半年以来,中概股回归步伐加快,新经济核心资产陆续在港股上市,优化港股结构,这点也是吸引资金南下的一大关键因素。
资金南下。2021年至今新发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投资港股通公司达161只,占比84%。而2019年及以前,不足60%的新发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投资港股通公司。
短期休整逐步收尾
春节以来,港股开始回调,表面上看美债上行是导火索,但本质上看是牛市第一波急涨之后的正常休整。
对港股而言,边际变化在于,一则,自春节以来持续调整后,港股估值会到相对合理水平;二则,港股对美债走势逐步脱敏。随着业绩陆续披露,港股再次进入做多窗口。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21年仍是港股大年,短期休整收尾,步入牛市新阶段,也即从此前的急涨转为慢涨。结构上,重视新经济核心资产,以及顺周期优质资产。
风险提示:中美经贸摩擦超预期;流动性收紧超预期
正文
1. 前言:A股反弹如期而言,港股牛市仍在途中
3月20日我们发布《调整已近尾声》,鲜明提示“短期反弹在即”。
回顾提示“反弹在即”的逻辑,一则,基础在于,经历了春节以来的持续调整后,高位板块估值风险大幅释放;二则,边际变化,结合北上和美债等指标,A股和美债逐步脱敏;三则,催化剂上,一季报行情将逐步带动市场活跃。
换言之,一季报行情是主导4月反弹的关键变量。进一步结合一季报披露窗口,我们认为,4月做多窗口将延续至4月中下旬。
进一步展望二季度,有利因素在于“结构性盈利改善”随着一季报和中报预告将日益清晰,而与此同时,Q2的流动性环境仍对权益估值有一定压制,综合而言,我们认为,指数整体震荡,没有系统性风险或机会,但结构分化的将日益清晰。
因此,4月的战略重要性体现在“结构优化”,一则,针对非抱团方向,关注以国产替代(半导体和信创)和5G应用(人工智能引领工业智能和汽车智能)为代表的高景气成长,和以银行、机场、航空为代表的优质低估值公司;二则,针对抱团股,去伪存真。
本期报告中,我们重点讨论港股,核心结论,“站在当前,港股休整收尾,步入牛市新阶段”。
展望21年港股,我们发布年度策略《别有洞天》,提示港股的配置机会。回顾港股一季度表现,整体先抑后扬,顺周期类涨幅居前。
春节以来,港股开始回调,表面上看美债上行是导火索,但本质上看是牛市第一波急涨之后的正常休整。
站在当前,展望21年港股后续走势,港股牛市仍在途中,短期休整逐步收尾。一方面,我们在港股年度策略中看多港股的逻辑仍然成立,包括盈利改善、结构优化、资金南下等;另一方面,边际变化在于,港股对美债走势逐步脱敏,自春节以来持续调整后,港股估值会到相对合理水平。
整体而言,我们认为,21年仍是港股大年,短期休整收尾,步入牛市新阶段,也即从此前的急涨转为慢涨。结构上,重视新经济核心资产,以及顺周期优质资产。
2. 盈利为王:21年港股牛市核心要素
对港股而言,盈利是其走势的核心影响因素。
从复盘规律来看,恒生指数与PPI同比走势呈现较强相关性,背后逻辑在于,相较于估值,港股股价对于盈利变化的敏感度更高,而港股盈利整体变化与国内经济显著正相关。
展望后续,国内经济修复,叠加海外经济从疫情影响中逐步修复,PPI整体处在上行通道中,港股盈利也将逐步改善。
根据彭博数据,恒生指数在2020年的盈利增速为-33.5%,在2021年的盈利增速预期为25.8%,盈利预期将大幅改善。
3. 结构优化:新经济核心资产陆续上市
2020年下半年以来,中概股回归步伐加快,新经济核心资产陆续在港股上市,优化港股结构,这点也是吸引资金南下的一大关键因素。
具体来看,2019年11月阿里巴巴在港股二次上市,2020年以来网易、京东集团、华住集团、新东方等公司纷纷在港股二次上市,2021年中概股回归步伐加快,已有汽车之家、百度在港股二次上市,哔哩哔哩也公布了其回港二次上市的计划。
4. 基金南下:公募日益重视港股的配置
基金对港股配置仍处低位。截至2020年Q4,国内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中,港股规模达1536.8亿元,占“全部主动偏股型基金重仓股总市值”比重仅为5.4%。
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24日,在偏股型公募基金的发行方面,共计426只基金公告发行,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的273只水平,达到2020年前三季度偏股型公募基金公告发行数量的88%。
在此基础上,具备港股通投资权限的产品大幅增加。数据上, 2021年至今新发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投资港股通公司达161只,占比84%。而2019年及以前,不足60%的新发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投资港股通公司。
5. 估值水平:休整后港股的估值较为合理
经历了春节以来的调整后,恒生指数的动态估值已经回到了2010年以来的平均水平。
数据上,恒生指数的PE(FY1)和PE(FY2)分别为13.16和11.56,与2010年以来动态估值的平均值11.61和10.43较为相近。
具体到个股,以主动偏股型公募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为统计口径,截至2020年Q4,基金持仓前十大港股占全部港股的配置比例达76.1%,分别为腾讯控股、美团-W、香港交易所、小米集团-W、舜宇光学科技、金蝶科技、颐海国际、药明生物、华润啤酒、安踏体育。
结合Wind一致盈利预测,就21年和22年的归母净利增速和动态估值来看,大部分公司估值已处在相对合理水平,21年和22年的动态估值中位数分别为36倍和37倍。
6. 边际变化:港股对美债的走势开始钝化
春节以来,市场将美债上行作为股市调整的因素,事实上,就港股而言,结合复盘规律,恒指走势往往与美债收益率正相关。
原因在于,港股走势核心取决于盈利,与流动性关联度较弱,美债上行对应的往往是经济改善,继而恒指走势经常跟美债波动呈现正相关。
春节之后,美债快速上行对全球股市带来一定扰动,但结合近期走势相关性和北上资金动态,股市对美债逐步脱敏。
换言之,港股对利空逐步钝化。
7.风险提示
1、中美经贸摩擦超预期。如果中美经贸摩擦超预期,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板块盈利。
2、流动性收紧超预期。如果流动性收紧超预期,或对港股估值产生一定扰动。
8.上周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