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策略】淡化波动,关注细分行业龙头
来源:周雨策略观察
核心观点
核心结论:淡化波动,关注细分行业龙头。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验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政策基调未变,持续保持积极财政和适度货币。虽然更多超预期的内容体现在结构和目标明确上,但2021年国内经济复苏态势也得以确认,货币转向担忧将得到缓解。虽目前未到政策转向之时,但市场因收紧预期反复而加大波动。考虑到后续政策超预期难度提升,3月市场将逐步围绕一季报有所演绎,近期外资和公募基金的重仓股出现明显回调,调仓资金也将更重视业绩驱动下的风险收益比。短期A股大盘指数虽未见得有较大修复空间,但在结构上,业绩向好的顺周期板块、细分行业龙头将呈现估值修复。
美联储政策未到转向时,收紧预期易引发情绪反复。2月26日10Y美债利率升至1.54%,资本市场引发流动性担忧,呈现股、债、大宗三杀。前期资本市场不受美债利率上升影响,主要反映经济复苏的预期。拜登政府1.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将在3月14日前出台,而1.5-2亿美元的基建计划正在酝酿,在强刺激背景下,近期投资者已开始担忧未来对通胀失控,由此美联储不得不提前收紧来应对通胀。我们认为美联储政策未到转向之时,但不排除市场会因收紧预期而产生情绪反复。目前10Y美债利率仅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低位水平,并未过高,近期美联储所释放的信号均偏鸽派,更关注实质性通胀。
“两会”政策基调未变,后续政策超预期难度提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验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政策基调未变,持续保持积极财政和适度货币。虽然更多超预期的内容体现在结构和目标明确上,但2021年国内经济复苏态势也得以确认,货币转向担忧将得到缓解。预期外的亮点包括:一是,“十四五”经济强调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部分目标得以量化。二是,底线思维呈现2021年经济目标。三是,扩内需战略抓手在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四是,财政抓手主要为减税降费和提质增效。五是,碳达峰、碳中和明确领域部署。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重申政策未到转向时,但收紧预期加大市场波动。3月4日10Y美债利率再次突破1.5%升至1.54%,资本市场引发流动性担忧,当日美股大跌、美元走强。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市场对美联储表态的失望。此前市场预期美联储会实施“扭转操作”来抑制美债利率过快上升,即出售短期票据,购买长期债券,而当日鲍威尔的发言内容也仅仅是延续了此前“鸽派”内容,可见美联储与市场在经济复苏强度的判断上明显存在加大分歧,市场情绪由担忧到修正的过程可能会反复出现。
机构重仓股回调加剧,公募赎回、调仓压力增大。“抱团股”深度回调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微观资金的问题,微观主流资金的撤出和放缓带来前期“抱团股”的杀估值。其中,市场波动加大过程中公募会产生赎回和调仓压力,此前基金经理暂停申购、控制规模的动作便是应对该风险采取的主动措施。2021年以来已有近千只基金出现回撤,基金赚钱效应弱化,尤其集中在持有机构抱团股较多的基金,后续赎回和调仓压力可想而知。截至3月5日,2021年以来2000余只主动偏股基金(主动股票型+偏股混合型)投资收益中值为-0.59%,此前近一年的投资收益中值为40.79%,其中2021年新成立且存在收益公布的220只主动偏股型基金中,仅有13只基金获得正收益,占比6%,收益率中值-3.08%,而近一月公布收益率的156只新基金中,仅9只获得正收益。
配置建议:顺周期行情扩围,关注细分行业龙头。1)货币“紧平衡”中估值修复品种:各细分行业龙头;2)受益经济复苏且低估值的品种:银行、保险;3)受益出口驱动且补库存的中游制造:化工、有色、机械;4)“消费内循环”:可选消费中的汽车、家电家居、旅游酒店、航空;5)“科技内循环”:半导体、光伏、新能源汽车、军工、云计算。
风险提示:货币收紧;国内出口回落
正文
核心结论:淡化波动,关注细分行业龙头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验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政策基调未变,持续保持积极财政和适度货币。虽然更多超预期的内容体现在结构和目标明确上,但2021年国内经济复苏态势也得以确认,货币转向担忧将得到缓解。虽目前未到政策转向之时,但市场因收紧预期反复而加大波动。考虑到后续政策超预期难度提升,3月市场将逐步围绕一季报有所演绎,近期外资和公募基金的重仓股出现明显回调,调仓资金也将更重视业绩驱动下的风险收益比。短期A股大盘指数虽未见得有较大修复空间,但在结构上,业绩向好的顺周期板块、细分行业龙头将呈现估值修复。
配置建议:顺周期行情扩围,关注细分行业龙头。1)货币“紧平衡”中估值修复品种:各细分行业龙头;2)受益经济复苏且低估值的品种:银行、保险;3)受益出口驱动且补库存的中游制造:化工、有色、机械;4)“消费内循环”:可选消费中的汽车、家电家居、旅游酒店、航空;5)“科技内循环”:半导体、光伏、新能源汽车、军工、云计算。
1、“两会”政策基调未变,后续政策超预期难度提升
2021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2021年的政府工作。验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政策基调未变,持续保持积极财政和适度货币。虽然更多超预期的内容体现在结构和目标明确上,但2021年国内经济复苏态势也得以确认,货币转向担忧将得到缓解。
预期内的亮点,包括:一是,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不急转弯,稳增长和防风险目标并重。基本延续了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不急转弯”的基调。2021年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匹配,与2019年提法相同,结合宏观“稳杠杆”的提法,由此预计2021年社融增速将小幅回落2%-3%左右至10-11%的水平。
二是,缓慢退出的积极财政。2021年财政赤字拟3.2%(预期2.7%-3.3%),较2021年3.5%有所下滑;专项债规模3.65万亿,较2020年目标下滑仅1000亿元。随着疫情的过去,国内经济步入正轨,不发行特别国债,积极财政的逐步退出基本符合预期,侧面凸显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三是,保就业压力边际缓解。2021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为5.5%左右,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就业目标水平,目前失业率已由此前2020年2月高点的6.2%缓和至12月的5.2%。随着经济复苏的推进,保就业压力将逐渐缓解。
预期外的亮点,包括:一是,“十四五”经济强调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部分目标得以量化。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时期实际;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
二是,底线思维呈现2021年经济目标。2021年设定6%以上增长目标,明确目标的行为略超预期,此前市场普遍预期2021年会淡化经济增速,不设立目标。2021年设定经济目标显示政府对“稳增长”也有一定重视,与近期修复缓慢的消费需求带来的经济压力相呼应,由此也显示货币政策并不会轻易显著收紧。但6%的经济增速数字基本符合预期,此前29省市在2021年设定地方经济目标时,也多分布在6%-8%的范围,不过该增速数字低于年初时市场普遍预期的8%-9%水平,由此市场或对抱有乐观预期的一季度经济增速进行下修。
三是,扩内需战略抓手在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有效投资延续2020年的“两新一重”,但在扩大消费上明确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增加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四是,财政抓手主要为减税降费和提质增效。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升至月销售额15万元;中小企业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再降10%;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至2.8万亿。
五是,碳达峰、碳中和明确领域部署。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
2、重申政策未到转向时,但收紧预期加大市场波动
3月4日10Y美债利率再次突破1.5%升至1.54%,资本市场引发流动性担忧,当日美股大跌、美元走强。结合美国实际利率和通胀预期来看,截止3月4日,10Y美债利率从年初至今已累计上行61BP至1.54%,其中实际利率(10YTIPS)上行40BP至-0.66%,自2月以来加速上行;通胀预期(10Y Breakeven inflation rate)上行21BP至2.20%,升至2010年以来的77%分位数,保持高位。由于通胀预期和实际利率攀升过快,资本市场将可能开始转向交易政策转向。
此外,3月4日美股大跌,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市场对美联储表态的失望。此前市场预期美联储会实施“扭转操作”来抑制美债利率过快上升,即出售短期票据,购买长期债券,而当日鲍威尔的发言内容也仅仅是延续了此前“鸽派”内容,承认美债利率快速上升引起了他的注意,但他表示在考虑采取任何行动之前,美联储需要看到整个利率区间的更大幅度上。可见美联储与市场在经济复苏强度的判断上明显存在加大分歧,市场情绪由担忧到修正的过程可能会反复出现。
重申美联储政策未到转向之时,但由于市场已成为货币收紧的“惊弓之鸟”,收紧预期易引发情绪反复,造成市场波动加大。目前10Y美债利率仅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低位水平,并未过高。近期美联储所释放的信号均偏鸽派,更强调“实质性”通胀,美国2月ADP新增就业人数最新值为11.7万人,前值19.5万人,近期美国未有明显改观的就业和通胀数据,也显示美联储短期难以退出宽松。
3、机构重仓股回调加剧,公募赎回、调仓压力增大
此前我们判断“抱团股”深度回调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外微观资金的问题,微观主流资金的撤出和放缓带来前期“抱团股”的杀估值。其中,市场波动加大过程中公募会产生赎回和调仓压力,此前基金经理暂停申购、控制规模的动作便是应对该风险采取的主动措施。截止3月5日,2021年以来目前市场上136只市值超千亿的龙头股中有103只换手率超50%,48只换手率超100%,2月18日以来,上证综指累计下跌4.19%,单日振幅均在2%左右,大市值公司的较大波动明显影响了A股大盘。
2021年以来已有近千只基金出现回撤,基金赚钱效应弱化,尤其集中在持有机构抱团股较多的基金,后续赎回和调仓压力可想而知。截至3月5日,2021年以来2000余只主动偏股基金(主动股票型+偏股混合型)投资收益中值为-0.59%,此前近一年的投资收益中值为40.79%,其中2021年新成立且存在收益公布的220只主动偏股型基金中,仅有13只基金获得正收益,占比6%,收益率中值-3.08%,而近一月公布收益率的156只新基金中,仅9只获得正收益。相较于2021年以来沪深300上涨0.99%,公募基金的赚钱效应明显弱化。我们将偏股公募基金重仓的前50只个股进行等权重处理形成价格指数,发现2月18日以来,该指数下跌幅度已达到23.64%。
4、淡化波动,关注细分行业龙头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验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的政策基调未变,持续保持积极财政和适度货币。虽然更多超预期的内容体现在结构和目标明确上,但2021年国内经济复苏态势也得以确认,货币转向担忧将得到缓解。虽目前未到政策转向之时,但市场因收紧预期反复而加大波动。考虑到后续政策超预期难度提升,3月市场将逐步围绕一季报有所演绎,近期外资和公募基金的重仓股出现明显回调,调仓资金也将更重视业绩驱动下的风险收益比。短期A股大盘指数虽未见得有较大修复空间,但在结构上,业绩向好的顺周期板块、细分行业龙头将呈现估值修复。
配置建议:顺周期行情扩围,关注细分行业龙头。1)货币“紧平衡”中估值修复品种:各细分行业龙头;2)受益经济复苏且低估值的品种:银行、保险;3)受益出口驱动且补库存的中游制造:化工、有色、机械;4)“消费内循环”:可选消费中的汽车、家电家居、旅游酒店、航空;5)“科技内循环”:半导体、光伏、新能源汽车、军工、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