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股怎么了?“吐槽”转行!券商分析师吵起来了
“抱团股”搅动券商投研圈
分析师行研“冷热不均”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莉
过去一周,抱团股遭遇惨烈杀跌行情,引来市场诸多争议。在投研圈,过去曾因白酒研究而大火的分析师们也快速沉寂下来。而就在此前,超级龙头白酒不断大涨,也在研究员中掀起不小风波:一边是热门行业卖方人员风光不断,一边是冷门行业分析师却吐槽“不如转行”。
涨跌快速轮换的市场风格,也让券商研究员们陷入了行业研究“冷热不均”的尴尬境地。要么跟风、要么坚守,成为许多非热门行业分析师不得不面临的选择。
在多家券商研究所负责人看来,投研人员始终要保持独立研究和思考,立足长期趋势进行研究。行业的周期变化始终会出现“冷热”不同行业的划分,但研究员需要保持专注,才能挖掘到长期的投资价值。
券商分析师吐槽“不如转行”
行业轮动引来冰火两重天
A股抱团股等热门题材的表现对券商投研圈的影响无疑是深刻的。
过去一周,“超级大风口”白酒行业出现了猛烈调整,一周的杀跌不仅让市场情绪重新降至低点,也让一度风光的白酒分析师们“集体沉默起来”。而此前,白酒疯狂上涨却掀起一波不小的争议,同时也让券商分析师们陷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境地。
据悉,有中型券商研究所的首席分析师在社交平台上直言“看空卖空电子股的人士都不是专业人士”、“电子分析师买卖方群体遭受屈辱”。也有某券商机械分析师吐槽称:“不要问,问就是买茅台,转行看白酒了。”一时之间,白酒分析师和非酒分析师成为两大阵营,冷门行业研究“陪跑者”群体越来越多,更有人将传媒研究员戏称为“A股气氛组”。
面对这种投研分化现象,东北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冠英表示,投研圈出现这样的现象实际上是非理性的,这往往是市场风格极致化后可能逆转的前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方面,最近几年全球经济潜在增速不断下移,存量经济格局明显,仅有消费、科技等部分行业需求较为稳定同时有一定增长,龙头企业盈利上出现明显的优势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明显趋于宽松,业绩较为稳定、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国内外核心资产享受到了明显的流动性溢价,估值提升非常明显;三是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实行,催化了A股市场的机构化,基金和散户的收益率不断拉大,加上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比重加大,机构投资者更青睐业绩稳定、能持续增长的行业和公司,因而催升了白酒等行业大热、周期行业越冷的现象。”李冠英表示。
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所长贺燕青表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A股部分投资者喜欢追逐市场热点,由于关注度差异,产生了所谓的热门和冷门行业;二是由于存在经济周期和宏观调控周期,不同周期相关受益标的有差异,一定时间内产生了热门和冷门的行业差异;三是A股市场周期性较强,板块轮动现象较为频繁,因而造成机构抱团现象较为普遍。
据某私募机构负责人透露,由于抱团股的影响,不少研究员更愿意在热门行业中挖掘投研价值,或者在该热门行业中向机构客户积极推荐股票,从而赢得名声或者提高胜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将不同分析师标签为“热门”或“冷门”研究员。
申万宏源研究所副总经理、策略首席分析师王胜指出,所谓“热门行业”和“冷门行业”的形成,根本上在于经济周期和产业趋势两者交替出现,持续性和弹性各有不同。经济周期的波动可能弱化,但不会消失;产业趋势更加绵长,但也是在不断被证实和证伪的。
“对于个人来说,分析师行业的长期供给需求格局是均衡的,‘热门行业’的推票长期胜率高,但竞争激烈、职业生涯幸福指数未必就高;‘冷门行业’胜率相对更低,坐冷板凳的时间更长,但竞争相对没有那么激烈,职业生涯幸福指数反而可能更高。”在王胜看来,各行业的相对收益来源天生不同,这点很难改变,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对分析师而言,没有永远的“冷板凳”。
平安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团队负责人贾志则称,这是正常的行业周期变化,部分行业分析师的表现只是一种情绪上的吐槽,行业研究只有专业和专注才能体现价值。
贺燕青也表示,热门和冷门的概念并不是绝对的。白酒行情、周期行情等等行情相继出现,“热门”与“冷门”的区分仅在相对较短的投资周期中存在,长线而言,没有绝对的冷门行业,总有一波风口会将冷门行业推至浪前。
“短期的冷落恰恰给了这类行业中真正优质的标的创造了更大的上涨空间,而对于这类所谓‘冷门行业’的分析师和研究员而言,发现这类标的正是他们工作的核心价值。”在贺燕青看来,只有坐的了冷板凳,深入行业分析,熟悉产业链和行业上下游的投资逻辑,秉持价值投资理念,才能实现“研究创造价值”,为长线投资者提供更好地研究服务;也才能在被轮转的行情推至浪前时用扎实的研究积累从容地为客户提供最佳的研究支持。
研究员需坚守专业投资
“未来行业界限将越来越模糊”
实际上,在不少券商人士看来,无论是热门还是冷门行业,分析师需始终坚持长期价值投资和专业思考,不应受到行情的影响而对自己所在的领域产生动摇。上述受访人士均表示,行情往往有冷热之分,但研究本身不应该被因行情周期性的变化而变化。
王胜认为,大类板块行情不好不代表细分行业没有机会。一方面,行情不好恰恰给好公司提供了脱颖而出的机会,也是分析师跟上市公司建立紧密联系很好的时间点。另一方面,伴随新兴业态的涌现、越来越多好公司在A股上市,或者港股上市被纳入到南下标的,行业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
“壁垒是否深厚、商业模式是否可靠,会越来越多地决定Alpha收益,而不是单纯的行业属性。申万宏源策略近期一直在推荐数据赋能传统行业改造、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的一些细分方向,而华为更是将5G技术用于养猪、煤矿等领域,提供解决方案,这就是很好的案例。”王胜表示。
李冠英指出,非热门行业的研究员要立足于长期趋势和价值投资的理念,保持独立研究和思考,推荐时机把握上,少跟风,尤其不要受到热门行业和市场行情的影响,多从性价比角度、行业变化和公司变化等角度推荐。
“一是在研究理念上,研究员需要聚焦于行业趋势和个股价值挖掘相结合,尤其是行业暂时不在上升趋势中的时候,更要研究行业的拐点、行业内公司的竞争格局,聚焦于对公司内置价值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多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挖掘个股;二是研究工作重心的分配上,重点要多调研,多研究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同时契合行业长期趋势的变化,挖掘相应的投资机会”李冠英表示。
在贺燕青看来,踏实专业的研究是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的。“要想保持自己的独立研究和思考,分析师与研究员们首先需要获取信息,一方面通过大量阅读可以利用前人研究与经验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完善自己的逻辑体系,还可以通过其他领域的阅读来拓宽自己的思维,获取增量的灵感;
另一方面,需要实地调研,通过与上市公司的交流、投资者的交流去了解企业背后的问题、投资者关注的要点。随后,需要结合收集的信息和投资者关注的痛点去研究和思考,踏踏实实做好深度研究工作,积极研判市场发展趋势,理性地分析和预测,掌握行业发展内在规律,精选个股,为投资者提供自己的专业和理性判断。
此外,研究员还需要结合市场后续走势去总结之前研究中的经验与教训,反思前期判断踩准或踏空的原因与研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日后的研究中很好地规避雷点。”贺燕青指出。
贾志表示,任何一个行业的研究员都要保持专注,深度挖掘所在行业的投资价值,行情的周期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影响行业研究员。
2021年将是“风格均衡”年
“抱团”瓦解对公募影响有限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眼下,抱团股行情大起大落,抱团股研究背后,投资体系趋同性研究问题日益突出。对于未来抱团股的趋势,多家券商机构认为,未来公募市场或向头部公司集中,投资决策权向少部分投资者集中或有可能使得“抱团”现象更为明显。
抱团股调整趋势大概率延续
但对市场影响有限
近期,机构抱团的白马股出现了震荡下跌行情,并直接导致一些权益基金的净值回撤,引发市场担忧抱团股是“牛回头”还是“抱团瓦解”。多位券商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抱团股调整趋势大概率延续,但历史印证“抱团”瓦解对主动公募影响相对有限。
东北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冠英认为,短期来看,由于外部宏观环境和自身估值已经明显偏高等背景,抱团股调整趋势大概率延续,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一是全球疫苗接种节奏较快,经济修复预期较强,尤其是在供给受限、需求复苏导致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下,全球通胀预期上升,美债收益率和全球流动性收紧预期上升,对之前持续享受流动性溢价的高估值的抱团股的估值产生明显压力;二是从机构配置意愿来看,行业配置的核心在于盈利的相对优势,经济的修复尤其是疫情下内外基本面的差异,海外需求较好,导致化工、机械、有色等顺周期行业盈利增速明显上升,2020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预告已经显示这些行业盈利相对之前抱团的白酒等行业出现了优势,机构配置的转移可能在短期内继续对抱团股产生一定的估值调整压力。长期来看,消费、新能源等行业内的龙头个股,长期盈利增速仍维持较高水平,且较为稳定,如果估值回到较为合理的水平,依然值得长期资金布局。
申万宏源研究所副总经理、策略首席分析师王胜认为,2021年确实是近几年核心资产风格走向极致之后,比较重要的一个风格均衡年份。现在的A股和2010非常像,2009年表现好的周期在2010年彻底休息,市场以宏观调控为契机,选择了新方向。2021年美债收益率上行,再通胀交易发酵,市场预期核心资产在1-2个季度窗口难再有相对收益,进而转向短期边际变化较大的顺周期和中小盘方向选股,剧烈的风格切换加大了市场波动。展望未来一个季度,海外“经济好 + 政策宽”,国内“经济有韧性,政策总体中性,脉冲式收紧”,大格局对权益市场依然有利,回调之后更应“轻总量,重结构”。周期Alpha、小盘价值股票、港股龙头将是核心资产的分流方向。
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所长贺燕青认为,机构抱团的现象其实海外市场也出现过,例如美股历史上的漂亮50行情。短期来看,由于市场预期的一致性导致漂亮50在70年代初逐渐泡沫化;但是从长期来看,大多数漂亮50公司穿越了半个世纪的牛熊,依靠其稳健的经营为长期坚持的价值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这一轮机构抱团主要是由于疫情以来,全球经济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机构抱团的背后逻辑是拥抱核心资产,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实现投资收益的确定性。抱团愈演愈烈当然也会给予了部分上市公司一定程度的溢价,同时在抱团的后期也会产生分歧。例如美国“漂亮50”行情在70年代初的泡沫化。
整体而言,目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是全球流动性泛滥和核心标的不足的矛盾,市场需要尽快通过注册制的全面推广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优质标的。当然投资是一场长跑,机构投资者也需要摈弃追逐热点的投资习惯,秉持价值投资理念,多关注低估值和成长板块,为投资者赚取长期收益。
平安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团队负责人贾志认为,市场是周期变化的,抱团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更多的体现投资者的“英雄所在略同”。投资者对抱团股的波动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抱团股的投资价值有基本的判断,不可盲从。
中金公司指出,历史上“抱团”解散对主动公募影响相对有限。历史上机构“抱团”共发生三次,在这三次“抱团”结束前后,虽然市场均受到一定压制,但对主动公募影响有限,具体表现为三次“抱团”解散前后主动公募收益均优于对应“抱团”行业指数,及整体基本战胜沪深300收益。
此外,机构投资者集中度提高或使得投资决策权向少数人倾斜。观察美国被动及主动基金规模可以发现,两类性产品集中度近20年更往头部集中,被动基金尤为明显。相对地,中国被动产品集中度相对稳定,主动产品集中度则有微升趋势。参考海外资管市场发展,中金认为公募市场未来或向头部公司集中,投资决策权向少部分投资者集中或有可能使得“抱团”现象更为明显。
投研体系“趋同性”体现出
市场一致性预期性
无需刻意避免
记者发现在抱团股研究背后,出现一个现象:投研对热门抱团股的研究较多。多位券商业内人士也表示,券商投研体系确实存在追趋同性研究的问题,但这是市场“存在着一致预期”的体现,并非盲目“追逐热点”。并且提到,“趋同性研究无需去刻意避免。目前的投研体系发展的趋势是深度化、差异性研究,只有这类研究才能为投资者带来增量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的同质化研究最终会为市场所淘汰。”
东方证券总裁助理、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表示, 抱团是机构化的必然结果,机构对公司基本面有更多的了解,大量机构买入好公司时,其溢价就会不断升高。溢价是否合理取决于公司基本面是否持续良好,以及市场流动性的宽松与否。从流动性看,去年因为疫情,全球流动性大规模释放,但今年肯定不会持续,同时风险偏好今年可能持平,所以总体而言,在今年总体宏观环境下,“抱团”可能受到一定的冲击。投资者而言更要重视企业EPS和基本面的研究,不要随着热点而摆动。
王胜也认为,要承认市场是有效的,很多研究和判断看似趋同,其实还是尤其一定的道理。抱团股之所以能够成为抱团股,长期景气确定性确实很强、护城河确实比较高。至于主流偏见是否已经出现、什么时候纠偏,这是个策略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核心资产风格确实已经到了非常极端的程度,2021年以全球复苏为契机,挖掘非核心资产股票的收益成本比是很高的,更何况这个更加广阔的股票池中必将诞生很多年之后的新的核心资产。我们建议从现在开始开放心态,打开思路,分配更多的研究资源在非核心资产上,今年一定会有收获。
贾志认为,投资者对阶段性的热点给与更多关注,对相关投研的需求就会增多,研究供给也就自然跟上。投研机构会考虑研究覆盖的宽度和深度,不会追逐市场热点。
贺燕青也表示,其实并不是研究体系在“追逐热点”,而是投资者当前最为关注热点问题的研究。一方面,作为服务投资者的研究机构,我们需要用高质量研究去回应投资者的关切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投资者的兴趣将这类“热门领域的研究”推成了“热点研究”。事实上我们研究体系中差异性、异质性研究同样非常多,这类研究的价值可能阶段性“热度”相对较低,但经历时间检验后价值会逐渐体现。
至于投研体系的“趋同性”,贺燕青提到,可能短期在个别标的或行业上有一定程度的表现,但与其说是研究在趋同化,不如说是市场“存在着一致预期”。而这类市场一致预期的热点之外,可以看到,目前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投研体系趋同性研究的概率正在逐步下降,反而是差异性、专业化投研体系更受市场欢迎。
李冠英则认为,自2016年末以来,市场对于“好赛道”、“龙头白马”等抱团股的研究方法确实区域一致,主要是估值方法转向DCF模型和目标市值/预期收益估值方法,导致市场关注的行业、选择的个股趋于一致。如果要避免这一情况,需要更多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框架的更新上,需要更加重视宏观和策略对行业研究的指导,比如在需求不足、存量经济和流动性充裕背景下,核心资产能享受流动性带来的估值溢价,DCF估值模型是适用的;但在当前利率上行和估值溢价并存的矛盾下,要重视PEG和PB-ROE估值框架的应用,也就是更多考虑成长性和估值性价比的结合。二是研究和投资理念上,要重视自下而上和真正的价值投资的理念,当核心资产估值明显偏高、自下而上已经难以对个股判断是否还有投资价值的时候,要警惕者资金涌入带来行业整体泡沫的风险。
北京一大型券商研究所内部人士则认为,抱团研究热门股一方面由于所谓的热门股本身就是基本面优秀的股票,有研究和深挖的价值,一方面也与研究员追随市场热点有关。研究趋同状况并不明显,对于同一只股票,不同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不同,研究结论以及目标价格也存在差异,只要坚持专业精神,就能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资料参考。
基金投资成财富管理新趋势
券商积极布局基金研究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迪
随着公募基金的多次“出圈”,基金投资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买基金也成了不少投资者的理财新选择。但买基金本身就是十分专业的投资行为,再加上我国公募基金种类丰富且数量众多且,挑选合适的基金并非易事。什么样的基金适合自己、何时购买基金更合适、投多少钱到基金里等等问题都超出了不少投资者的能力圈。
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对专业基金研究服务的需求持续提升,基金研究能力的比拼也成了财富管理业务的竞争新领域,多家券商早已抢先布局。
基金研究成投研新方向
多家券商早已布局
在去年的赚钱效应吸引下,买基金成为市场风潮,年轻基民纷纷入场,“基金”话题多次冲上热搜,买基金也变成了居民财富管理的新趋势。而牛市开年以来,A股呈现震荡态势,多只明星基金回撤幅度较大,部分投资者慌了,不少基民更是被“伤透了心”。
但近期的震荡行情为投资者起到了警示作用,不少投资者开始意识到买基金的风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投资基金是件非常专业的事,专业的基金研究服务获得了更多的关注。
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所长贺燕青表示,随着基金投资愈发受到个人投资者的青睐,作为服务投资者的金融机构,基金研究无疑将成为未来券商研究的重要构成,无论是对内服务还是对外服务,都将创造相应价值。
北京一大型券商内部人士表示,近期,基金投资成为市场热潮,财富管理业务对基金研究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强。作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一环,基金能为客户提供稳健的财富增值途径,因而基金研究也是投资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基金研究这一领域,多家券商早已开始布局,不少券商早已设立专门的基金研究团队,也有券商的基金研究团队正在组建之中,更有券商调动多个部门的力量共同发展基金研究业务。
平安证券研究所基金研究团队负责人贾志表示,平安证券研究所的基金研究团队主要服务于FOF或MOM的投资,同时也努力将基金研究结果线上化,工具化,服务基金代销业务进而服务广大基金持有人。
东北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冠英称,“在团队定位上,一方面,我们的基金研究团队仍然服务于佣金分仓,为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等机构提供投研服务;另一方面,我们也参与了本公司基金投顾业务的开展,并且正在积极开拓与银行理财子公司等资管机构的进一步合作。”
李冠英还提到,“我们的公募基金研究团队对主动权益基金、债券基金、指数及增强基金、QDII基金等产品实现了全面覆盖,形成了以基金产品评价为基础,以基金经理评价为核心的研究框架,构建了完善的归因评价和优选体系。”
申万宏源研究所副总经理、策略首席分析师王胜表示,“申万宏源研究目前有四个部门在做基金研究,分别是产品研究部、理财研究部、金工组和策略组,各有侧重。产品研究部的基金研究专注于内部服务,已经十分实战。理财研究部侧重为客户提供财富的定向咨询支持,定期发布基金市场表现统计、基金投资策略;金工组侧重于产品研究,例如单只基金的投资价值分析、基金经理画像、新发行产品等;策略组侧重于投资者行为与股价的关联分析,例如基金仓位和风格的跟踪、新基金未建仓规模的测算、基金发行火爆程度的跟踪等,整体是服务于已有的策略研究体系的。”
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所长贺燕青介绍称,“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也将基金研究作为战略方向和重要内容,正在招聘和组建基金研究团队,通过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市场化激励机制,力争在基金研究方面,保持自身的独特风格,发掘优质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最佳的投研服务。”
基金行业格局生变
基金研究价值日益显著
去年,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的脚步均领先全球,股市因此表现优异的同时,我国基金行业也迎来业绩和规模双丰收。在去年的大繁荣的景象下,我国公募基金行业的格局悄然生变,头部公司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此外,基金发行进入“快车道”,基金公司产品线愈发丰富,全市场基金总数也大幅提升,这也为基金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东北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冠英表示,“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和资管新规加速落地,我国资管市场正步入高质量、可持续的良性发展路径。许多主动管理型资管机构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管理规模得到快速增长,整个资管行业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李冠英认为刚刚过去的2020年就是公募基金的一个“超级大年”。他指出,“第一,2020年年内基金合计募集规模超过3.1万亿元。截至2020年末,全市场共有7913只基金,总规模达到了19.9万亿元。第二,公募基金展现出了不俗的投资能力,全年普通股票型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61.49%和58.88%,年内业绩翻倍的基金有90只,是基金史上的‘业绩大年’。第三,公募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的代表,在A股市场中的定价权不断加强。从2020年中报情况来看,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合计3.2万亿,占两市自由流通总市值的11.6%,创近年来新高。第四,公募基金整体格局发生很大改变,头部集中度不断提高。一方面,就非货币型产品而言,头部10家基金公司合计管理规模占总管理规模的38.9%,另一方面,市场中首次出现了执掌千亿资金的主动基金经理。”
李冠英强调,“目前公募基金市场有着产品类型多、管理规模大、机构定价权提高等特点,这为我们的投研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甄别基金产品的好坏,对同类型产品的比较该如何进行,面对不同的市场环境我们该提出怎样的配置建议,这些都是我们在基金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要求我们在对产品本身的深刻理解基础上,融入对于市场环境的研究和判断,再结合基金归因和评价体系,对基金进行深入研究。举例来说,针对主动基金,基金研究更受到市场整体风格的影响,比如说2017年前后市场风格转换,2019年前后价值成长切换等。针对被动指数基金,基金研究要更多侧重于中观数据的景气度研究和轮动。这要求我们研究所内部各团队之间要紧密协作,也对研究内容和研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资管市场的进一步壮大,我相信在未来的投研中基金研究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李冠英如是说。
对于公募基金行业的格局变化,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所长贺燕青指出,从投资者结构来看,剔除一般法人后,当前A股投资者中散户持股市值占比接近60%,交易额占比约80%。而发达国家市场以美国为例,散户市值占比从20世纪40年代的90%以上已经下降到了如今的不足40%。
他认为,“借鉴这一发展趋势,结合去年以来基金产品的火爆,可以看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走向成熟,越来越多的散户投资者对于基金这类专业投资者的信任度正在提高,个人投资者愈发意识到基金带来的分散化投资、多样化投资的优势,通过购买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将成为未来散户参与资本市场的主流。”
贺燕青还提到,“我国被动型产品也在逐渐增加。从2016年发布《基金中基金指引》开启FOF时代以来,FOF作为基金市场的创新亮点,客户群体正在逐渐培育孵化,未来无疑将成为主流产品之一。在这两大趋势下布局基金研究无论是对于研究所发展还是服务投资者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基金研究可以通过深度分析市场上基金产品的投资风格,通过绩效评估、风险分析、管理者选股择时能力分析等根据散户不同的风险偏好构建不同的投资组合,为投资者提创造出研究的价值。这将是未来投研方向中基金研究的重要方向,也将是我司基金研究的重要优势。”
除上述格局变化外,公募基金对市场的定价权持续上升也是重要的行业趋势之一。王胜表示,“公募基金是A股越来越重要的机构投资者。2019-2020年公募基金规模大幅增长,背后是居民资产配置的长期趋势,在打破刚兑的背景下加速。这一趋势远未结束,基金对于市场的定价权将继续上升。基金加减仓、换仓动作对于股价的影响上升,另一方面也会成为越来越有效的市场情绪指标。”
王胜认为,“基金作为投资工具正在不断丰富完善,资产配置的作用越来越大。当前公募基金工具化的趋势下,基金尤其是新发基金对于优秀赛道和个股的发掘和覆盖更加全面。选基金成本未来会低于选股,‘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能够降低大资金组合构建的投资成本,基于选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未来还有很大空间。”
贾志也认为,“公募基金产品丰富,产品线完整,投资门槛相对较低,特别适合大众投资者做资产配置。但是,海量的产品和策略也增加了持有人选择的难度,基金研究的作用可以协助持有人客观的了解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可以帮助持有人化繁为简、树立中长期投资理念。”
编辑: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