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抱团下的冷思考:2021会是均值回归之年吗?切忌将长期趋势短期化,价值重估正在孕育
编者按:
基金,作为A股市场的重要投资力量,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监管不遗余力深化改革、优化制度供给,为基金行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生态。双向开放加速推进,专业机构参与热情提升,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出现边际改善,机构的影响力逐渐凸显。站在牛年新起点,基金有望继续成为资管行业的“排头兵”,为国内资管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基金“抱团”、“爆款”扎堆成为行业逃不开的话题,高估值下“慢牛”是否可期?牛年如何选“牛基”?券商中国广邀基金人士畅谈己见,为上述话题呈现多重视角。
▲夏俊杰 仁桥资产创始人、投资总监
2021年已经过去1个多月,A股市场沿着2020年以来的结构分化趋势继续演进,甚至更加集中,更加极致。集中是2020年以来市场最大的特点,最典型的包括:市值集中。A股前10%公司市值占比达到70%,而这样的提升已经持续了5年时间;成长赛道集中。多数成长性行业,如消费、科技、医药都得到了资金的青睐,核心品种被资金抱团,持续上涨;管理人集中。和市值集中一样,过去的几年中,资金也在向头部管理人迅速集中。时至今日,集中的趋势已经演绎到较为极致的状态,其中积聚的风险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当然全年的机会也来自于此。
首先,切忌将长期趋势短期化。
过去几年市值不断向龙头公司集中是有较强的逻辑支撑的,背后的驱动力是国内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以及注册制的实施,越来越多尾部公司被边缘化,海外成熟市场基本也是如此。但是从过去的实际经验看,我们仍将提示一个风险,那就是切忌将长期趋势短期化。以A股为例,小市值公司在2011/2012两年不断被抛弃,估值也在持续压缩。而仅仅在几个月后,市场就发生了反转,2013年全市场股票中位数大涨51%,而沪深300指数下跌了8%。回到当前市场,在集中的趋势持续五年之后,2021年中小市值公司的整体机会是需要高度关注的。从指数上来看,可能要特别重视中证500和中证1000的潜在机会。
从美国市场的经验来看,从1972年代表中小市值公司的罗素2000指数诞生开始,在过去40多年的历史中其涨幅显著高于标普500。背后的逻辑是,任何大市值公司都是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本质上大指数是通过牺牲一部分的成长性来换取了更高的稳定性。单纯从指数投资的角度看,中小指数在长期低迷之后应该是有机会的,正如现在的A股市场。
其次,相信均值回归的力量。
2020年行业的分化无疑是惊人的,核心品种被抱团持有,不断上涨的同时,很多传统性行业,特别是被归为前途黯淡的行业,如地产、建筑、银行等关注度极低,股价持续低迷。这种风格表现是典型的赛道投资,投资风格本身是没有优劣之分的,但每一种投资风格都会有特定的适用场景或阶段,从长期来看,不同风格之间也会遵循均值回归的规律。所以在某种风格占尽优势的时候,我们需要更冷静一些。
A股历史上赛道投资每过一些年就会盛行一次,比如2000年的网络股、2013年的创业板,今年是消费成长,龙头集中。这些年份的共同特点是:极致的分化。分化之后呢?2000年网络股泡沫最终还是破灭了,2013年后创业板的高潮还远未到来,但2014年我们看到极致的分化并没有延续,行业间的差距在逐步弥合,树最终没有长到天上去,这背后便是均值回归的力量。2021年,从分化走向弥合同样值得期待。
最后,头部管理人迎来分化之年。
头部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头部管理人管理的钱越来越多,这会带来哪些问题呢?坦率的讲,和其他行业一样,资产管理行业也是具有马太效应的,但不同的是,这个行业不具备赢者通吃的属性。其中自然有行业容量太大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从长期来看,不断扩张的规模是实现超额收益最大的敌人,这一点适用于除指数基金外的所有策略和风格。大规模产品的劣势不体现在牛市,而是在熊市和平衡市,在熊市和平衡市中,市场给予大资金的容错空间和机会都是非常狭小的。更大的规模往往预示着更低的超额收益。2021年,将会是头部管理人的分化之年。
从逆取到顺守,价值股重估的开始。
基于以上判断,站在当下去评判2021年全年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虽然市场的分歧仍然是巨大的,但我们的结论非常清晰:2021年的市场仍将是精彩的,但将呈现不一样的精彩。结构上将不再是抱团股的一枝独秀,而是价值重估的开始。
过去几年,传统行业如建筑、能源、地产、金融等正经历持续的估值压缩,呈现低股价、低估值和低关注度的三低格局,但从基本面看,市场过于悲观了。对逆向投资人而言,估值的持续压缩往往是机会逐渐孕育的过程。随着全球疫苗接种速度的不断加快,被疫情困扰的海外经济将会继续复苏。经过持续的逆取之后,后面将进入低估值风格的“顺守”阶段。
除了疫苗的直接催化,风格切换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2021年不同风格资产盈利增速的相对变化。2018年以来,经济的持续下行让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面临巨大的考验,只有部分行业的头部公司保持了盈利的稳定性和持续的增长,这种稀缺性使得部分行业大公司的确定性享受了长时间的估值溢价。展望2021年,中国经济显然已进入了复苏进程,不管是传统行业中的大公司,之前受疫情影响较大;还是成长行业中的中小公司,之前受大公司挤压,这些公司在经济复苏期,特别是中后段时其盈利的增速往往会更快。所以,可以预见的是,2021年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长将不再稀缺,“赛道型”大公司的增长优势将不复存在。对比下来,一边是极度拥挤的,极高估值的,涨幅巨大的,同时增速也不再更快的品种;另一边是关注度低的,低估值的,严重滞涨的,同时增速在加快的品种,市场会选择哪个方向,我相信一段时间后结果自会揭晓。
与泡沫共舞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十分危险。作为逆向投资者,虽然过去1年多在风格上经受了巨大的考验,但在当前极端的市场生态下,我们的选择是简单和坚定的。尽管可能要面临一段时间的孤独,但我们更愿意站在市场的对面,保持客观,从更加审慎的角度出发去寻找2021年的投资机会。